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评价的探索

时间:2022-08-27 02:31:02

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评价的探索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大面积铺开,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转变。在作业评价中,它要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对概念掌握、原理理解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技术设计、技术操作和技术优化,更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体现出的素养等。

“建立主题网站”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学习如何对网站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站。本章的教学过程历经10课时,涵盖了网页、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工具的使用,经历了分析、设计、创作、、评价等学习制作过程,这一章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将提交一份电子作业。这份作业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其他作业相比,历时更长、使用辅助工具更多、经历过程更为完整,涉及学生各方面能力,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作业,对它的评价,不能以“很好”、“一般”等词语进行简单的描述。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这份作业的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明确评价的内涵和标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是评价的关键环节。评价量规的指标既要能全面反映教学目标的需要,又要精练,避免因为过于冗长烦琐而影响评价的可行性。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不仅应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还应对作品中体现出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确定了需要评价的学习结果后,再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出能客观反映有关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然后为每个方面制定出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评价的监控者和组织者,学生应承担评价的主体责任。因此,评价工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理解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如果学生一直是被评价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什么是评价,不会明白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会知道如何正确地评价他人和自己,那么就无法正确把握评价标准。笔者要求学生讨论评价标准,引导、训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评价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还可以加深其对评价标准的理解。

做作业前,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主题网站评价标准的讨论。经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制作了两份“建立主题网站”作业量表。有了量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就有了目标,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作业量表为学生更好、更快地达成目标提供了参考。

建立、完善作业提交系统,随时进行作业过程评价

受学校计算机房硬盘还原系统影响,每次下课前需要学生提交当前已完成的作业到服务器,下次课下载作业后继续完成。教师要做好作业接收准备,提前设置好服务器环境。为防止作业被删除,要将提交作业的目录权限设置为可读、可写、不可删。笔者认为使用Serv—U建立作业提交系统较好,因为Serv—U虽然安装和配置略为烦琐,但是可以对作业提交目录进行个性化的权限设置,能配合教师的管理措施,非常值得采用。

教师可以为每班学生建立若干文件夹,每个文件夹放置本班一次的作业,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方便地找到自己每次的作业,教师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作业进度,发现作业问题,以便下次课给予及时辅导。

收集评价资料

作业最终完成提交后,教师下发制作好的两份评价量表,各学习小组在FTP上下载其他小组作业,实施评价,评价采用三种方式: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小组内自评。自评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完成作业时,有部分小组做得较快,就要求这部分小组先自评,看能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他小组根据情况进行自评。

小组间互评。小组间的互评有助于各小组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弥补纠正。这种评价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也能相互提高。

教师评价。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对作业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且教师的评价也是学生最为期待的。教师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与学生共同商讨的作业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学生将评价成绩记入量表,完成两份量表填写,将文件上传至教师指定文件夹,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情况进行汇总,给出由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得出的最终评价结果。

反馈评价结果

作业评价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向学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使学生了解、明确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方案,促使学生认清将来努力的方向。

反馈给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是“评语 + 等级”的形式,根据作业评价量表给出作业等级,根据作业情况给出恰当评语。对于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好的作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在受到肯定和赞扬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对于部分掌握得还不好的学生,除了指出其不足外,也要在作业中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有一小组的作业未全部完成,问及其原因,组长说:“我们把太多的时间用在了美化上,所以没做完。”笔者充分表扬了他们小组美化上所用的漂亮的图片和色彩,并说:“如果能在制作过程中加快速度,一定会是完美的主题网站。”这句话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明显看到了这一小组成员静下心操作,在“做得好”的同时兼顾 “做得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许,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以信心强化动机,以感情带动学生对教师的认同,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反馈后再评价

在评价方案实施完成以后,我们还有必要对该评价方案本身实施评价,即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检讨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借以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评价工作之不足,而对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评价进行价值判断。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以下几条准则可以作为考查评价的标准。

是否有效。该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达成了目标。

是否可行。方案的实施条件有无超出学校当前的条件;评价的工具是否因烦琐而导致学生和教师承受很大的负担。

是否可信。是否有恰当贴切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是否收集了准确的信息。

经过对“建立主题网站”作业评价的反馈评价表明,该评价方案是基本合理的,学生和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作业评价当中,在评价量规的基础上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的评价结论是相对客观的。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高级中学)

上一篇:角色扮演法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中的... 下一篇:浅谈技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