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智慧点燃心灯

时间:2022-08-27 01:54:05

用爱与智慧点燃心灯

我是一位有十一年教龄的老师,对照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形势下教师的职业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下面谈一些浅显的感想和体会。

心海的导航者

2004年前,每逢教师节、元旦等节日来临时,我的办公室上总会有厚厚的一堆学生寄来的问候卡片。2004年后,随着手机的普及,每逢节目来临时,手机短信铃声不断响起,有学生的,也有学生家长的;有十年前毕业现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有正在班上就读的学生。

我知道,这是当老师的幸福时刻,是一颗心与许多颗心交汇的结晶。

一位教师,按时上下班,按时完成学校的任务,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位好老师。我个人认为与“爱岗敬业”有一定的距离。一位老师只有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事业,并把一颗心放进去,在教书育人中自得其乐者才能称得上“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要注意方法。首先,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不能随意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其次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如班级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才会使他们产生责任心,并且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再次,关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学海的探索者

在办公室,同事们若有语文学科的疑难问题,总会询问我,大多数能给他们满意的答复:同事们若查什么资料,会向我求助,我总会帮他们找到。

我是学校中少有的不知麻将如何“糊”的笨老师。平时,上街爱逛书店,爱买特价书,常能捡到“漏”。在教学中,注重搜集积累,积累好的试卷、好的学生习作、好的学习资料等,我家的书架都压变形了。

学习是人生一种永不停歇的脚步。教师更应是

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我认为:每位教师要终身与好书为友,满身书香;要不怕吃苦,会坐冷板凳;要有旺盛的求知欲,活到老,学到老;要善于接受新事物;要有一定量的本学科的藏书。

教海的弄潮儿

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深钻教材,吃透教材。然后进行“角色转换”,即“备学生”。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我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语文教学走近学生。因此,每届的学生对我的语文课的评价是:好懂。

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方面,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生们的作文水平迅速提升,已在《鄂东晚报》、《作文指导报》、《黄冈日报》上发表习作十余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的达十余次。我明白:是创新给我的作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创新会带来教学上的满园春色。

我认为:要改革创新,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上的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化为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其次,教师要以主公翁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要把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自觉探索者。第三,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在研究中提升教学理念,反思教学行为,改变教学策略。

生活上的“苦行僧”

每次与朋友、同学见面,一般会谈及两个问题:

“别人教书三至四年之后,马上就学油条了,你怎么还是满腔热忱?”

“别人都找关系找路子调到县城,十多年了,你怎么还死守管窑那个穷地方?”

对此,我总是淡然一笑。

“为了能正视孩子们求知的目光,每节课我都会全力以赴;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创设各种条件培养了我,我不忍离之而去。”

教师的职业是清贫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与别人比精神财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位教师心中要有一根中流砥柱,做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位老师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是一种爱,它只能靠感动、感染,不能靠灌输和空谈。我们必须要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唤醒爱心,才能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上一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从心灵开始 下一篇:用宽容与智慧成就学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