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思考

时间:2022-08-27 11:01:03

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思考

摘 要: 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促进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本文在分析当前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改革措施和改革实践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关键词: 高职课程考核 职业能力 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与普通高等院校大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考核体系上应有所区别。以实际动手能力、生产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建立的课程考核体系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其目的是鼓励、促进学生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培养适应企业一线生产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将课程考核融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考场就是实训车间或生产车间。

一、高职课程考核现状

1.考核方式传统化。

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都受传统高等教育课程考核系统的影响,并且大部分教师高校毕业后就任教,没有相关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实践技能较差;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等,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考核体系没有建立。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了考试、考查、实习鉴定、职业技能鉴定和综合素质考核等。对于专业基础理论性质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开卷笔试、写论文、口试、报告、答辩或几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进行;对于专业核心能力性质课程采用项目考核、实践能力操作考试、报告、答辩等考试方法进行。对于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提高课程,如认知实习一般是撰写认知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的某一方面进行社会调查,或是对职业与岗位的认识与体会等;专业岗位实习一般由系部实习成绩评定专门小组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综合考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实习表现、实习周记、实结等提出初评意见,由系部实习领导小组全面认真地进行审核确定。

2.考核内容理论化。

由于各种原因职业技能考核体系未建立,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采用闭卷笔试,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理论知识较薄弱,学习能力、应试能力和技巧都较差。学生取得好成绩不容易,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考核,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相悖。

3.考核主体被动化。

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目的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反馈调节作用。当前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核就考什么。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等完全由教师安排和设计,学生被边缘化,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4.与实际生产岗位职业技能能力脱离化。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内容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较少,导致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课堂授课内容与社会企业生产需求脱节,教学知识内容体系与当下企业实际生产技术相差甚远。同时,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设施不足和技术落后,学生不能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尤其是传统课程考核体系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和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实际生产要求[1]。

二、改革措施

1.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准确把握高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校管理学等高等教育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构建适合高职高专考核评价框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体现高职院校的能力本位特点。

依据课程特点建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对于实践操作较多的专业课,应仔细研究考核方式,采用多次实践成绩,如现场实际操作、情景测验、任务驱动、分类、分项等,并结合理论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重视实践教学的考核,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但要重视考核实践能力,而且要研究技能考核的实施,制定科学完备的命题与评分体系,规范考试程序,严肃考试纪律,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考核体系。

依据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标准要求,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建设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确立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考核体系,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情景教学等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教学内容为考核评价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方法,如情景引导设计、现场操作、实物制作、三方评价、自评、案例分析报告、动画制作和课件制作汇报等,更能体现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方法。

结合做学合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特点和要求。在课程考核目标上,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水平能力、方法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岗位关键能力的考核评价。注重结合结果考核和过程评价,并加大过程评价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避免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模式,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建立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情景、工作过程相统一的课程考核形式,注重对动态工作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考核,将工作计划与实施过程有机统一,避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考核的脱节。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创新考核模式和规范考核形式[2]。

三、改革实践

1.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模式。

要使课程考核成为促进学生职业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应树立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考核理念,实践正确的课程考核评价观;对实践教学较强的课程考核评价,应着重考核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按照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构建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考核为重点的开放式、多样化课程考核模式。

2.强化实践教学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结合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鼓励教师从注重教材研究向课程研究转变,通过学习研究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资格标准、技能考核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开发与评价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与考核评价能力;引入企业能手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成员,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定与全过程的实施;在过程性考核环节,应引导学生对项目和任务进行“自评”与“互评”,使考核主体呈现多元化形式。通过建立课程网站作为课外学习辅导和交流平台,以及在线岗位工作模拟软件和测试平台,学生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及时通过网络进行工作过程演练和模拟测试,进一步巩固技能和知识[2]。

3.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完善考核形式。

在深入剖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及充分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相关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进行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制订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统一考核评价过程,始终坚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性人才的育人理念,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考核,完善考核的形式。

4.能力为本,课证融通。

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中,职业技能证书对学生就业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始采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证教材,并按照考证要求进行课程考核,使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强的课程考核与考证接轨,不仅重视考核结果,更重视考核过程,提高课程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科学性,同时得到相应行业岗位的资格证书。调动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积极性,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同学可以免修一门专业课程,促进学生就业和满足企业对持证上岗的要求[3]。

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过程评价。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综合素质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并注重课程考核中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情操、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考核评价内容要对学生发展具有导向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综合性和过程性。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又要关注职业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形成,又要鼓励学生健全个性品质。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6.落实考试总结和反馈调节工作。

任何考试都存在问题,考试总结与反馈的宗旨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课程考核具有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重检验性。因此,课程团队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及时地进行分析和反馈,不仅是对考核结果,还包括过程考核的所有内容。在课程团队教师课程考核分析的基础上,教学团队还要对该课程所有授课教师的考核分析做整体的归纳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计划,从而形成课程考核和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4]。

四、结语

树立正确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观,在深入剖析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现状基础上,针对课程考核的一些弊端,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具体改革实践。努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模式,以实践教学考核为重心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践行过程性考核,完善考核形式,实施课证融通,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及时总结和反馈,逐步完善课程考核体制。

参考文献:

[1]单银丽,沈玉英.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以“设施园艺”课程为例.职教通讯,2012,24:6-7.

[2]龙伟.渐行渐近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职教与经济研究,2011,9(4):2-3.

[3]孙敏.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与探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15):101-103.

[4]邓益民,吴星.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以《计算机辅助工程图绘制》课程考核为例.职教论坛,2012,1(8):38-42.

上一篇:广泛阅读,拓展视野马青青 下一篇:论普通话对网络词语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