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报道肝癌Ⅳ期患者黄疸出现后生存期的护理

时间:2022-08-27 10:45:21

临床报道肝癌Ⅳ期患者黄疸出现后生存期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Ⅳ期患者黄疸出现后其护理措施。

方法:对该科住院的78例肝功能衰竭死亡的原发性肝癌Ⅳ期患者,在其黄疸出现后进行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该组病人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余生,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

结论:对原发性肝癌Ⅳ期患者黄疸出现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面对死亡,促进医患互动及沟通,增强互信,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肝癌Ⅳ期黄疸出现后生存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31-02

原发性肝癌Ⅳ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及延长其寿命。肝癌患者后期常出现肝功能衰竭,而肝功能衰竭可引起黄疸出现。黄疸多为肝癌晚期征象,预后不良[1]。现对在我科住院78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的原发性肝癌Ⅳ期患者,进行黄疸出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均为有病理学及细胞学依据的78例原发性肝癌Ⅳ期患者,已无手术、放化疗指征,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死亡的患者。其中AFP400μg/L患者,共47例。男69例,女9例,患者年龄(55±5)岁,最小者24岁,最大者75岁。用Karnofsky氏活动状态评分表对刚住院的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分,其中获70分者6例,获60分者8例,获50分者15例,获40分者14例,获30分者21例,获20分者8例,获10分者6例。其中出现重度疼痛的有20例,对病情怀疑的35例,感到绝望18例,有自杀倾向12例,感到愤怒的26例。

1.2方法。黄疸最早出现时间用以下三种方法综合界定:①根据患者或家属诉说黄疸最早出现的时间;②根据患者住院时被观察到黄疸出现的最早时间;③根据患者既往肝功能检测中总胆红素大于34.4mmol/L最早时间。生存期是指黄疸出现至死亡的时间。肝功能检测使用罗氏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 501),AFP定量检测使用全自动酶免仪(URANUS AE 90),乙肝两对半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ADVIA Centaur CP)。

1.3护理措施。

1.3.1疼痛护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三步阶梯止痛法,本科采用以下止痛药物:对于轻度疼痛的给予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止痛,对于中度疼痛的口服可待因或肌内注射布桂嗪,重度疼痛的口服吗啡缓释或控释片、肌内注射吗啡、哌替啶,或用芬太尼贴。同时仔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止痛效果。对激烈疼痛者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及全身情况,警惕肿瘤破裂大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除外还注重非药物止痛,如指导病人听优美音乐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采用简单的深呼吸方法,逐步放松肌肉,使身心放松,而减轻疼痛;对于每项护理操作都要求护士认真、细致、周到、体贴,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以主动、热情、支持和关心的态度,耐心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和要求,对病人的疼痛给予理解和同情,进行心理安慰、鼓励,并教育病人,使其改变对药物副反应及耐受性的认识,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调动病人的积极心理因素,从而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以减轻疼痛。

1.3.2舒适护理。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 病室要安静、整洁、优美,提供适宜的光线、温湿度,摆放一些病人喜爱的花卉及家人的相片,允许播放病人喜爱的音乐,使病人心情舒畅,允许家属陪伴,指导家属参与一些护理病人的工作,让病人感受到家庭式爱护和温暖,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维持病人尊严,提高生活质量。

1.3.3患者心理护理。

1.3.3.1怀疑期心理。本组患者就诊时,均为晚期病人,他们难以接受得病的事实,心理受到创伤。此期,应言行谨慎,要探明病人询问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不可直言,以减轻病人受打击的程度。同情病人,给予安慰,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鼓励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3.3.2愤怒期心理。患者情绪愤怒,发出为什么会是我得这种病的自我质问,并可能表现出暴躁的言行。本组有26例患者符合此期心理。此时,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病人的各种情绪,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延长床边护理时间,主动关心病人,持积极的态度与病人交谈,注意观察病人的行为、表情、神态等非语言行为并熟悉其要表达的意义,以利于发现病人的需求,便于更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实现病人的愿望[2]。

1.3.3.3协议期心理。此期,患者出于策略性考虑而不再愤怒,认为好的行为或许能换来良好的健康,表现出各类行善积德或努力工作的行为,仿佛与上帝之间有某种协约。本组有55例患者符合此期心理。此时,护士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充分调动病人的潜在力量,鼓励病人合理处理自己的事情并积极配合治疗。

1.3.3.4绝望期心理。此期,患者意识到病情不可逆转,情绪绝望,心理默算着死期。病人表现出明显的忧郁,深深的悲哀,有强烈的孤独感,甚至有自杀的倾向,希望亲人能一直陪在身边。此时,护士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在进行床边护理时可通过握手或给予同情的眼神,给病人以安心感受,尽量要求家属陪伴身边,允许病人自由表达痛苦与悲哀,并注意保护病人的自尊心。本组有30例患者符合此期心理。

1.3.3.5接受期心理。患者已虚弱得无力发怒,习惯了临死的概念而不再绝望,适应了死亡的来临。此期,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可消失,但会出现嗜睡状态或极度的悲哀沮丧。此时,医务人员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让患者认识到死亡是必然的归属,并可让其亲属与之告别,使患者宁静、安详地告别人世。

1.3.4对家属的心理支持。对家属的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病人生病、临终到死亡之后,家属不但饱受感情上的痛苦折磨,也承受着夜以继日照料病人的身体上的折磨,或许还要加上过重的经济负担,给其身心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医生、护士及时与家属进行交谈与沟通,提醒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安慰家属面对事实,让家属认识病人死亡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与家属的期望和努力程度无直接关系,指导家属在调节自己心态的同时并做好一些生活护理,陪病人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让他们做好善后准备,如嘱亲属通过委婉方式让患者留遗嘱,通知不在患者身边的亲属探视、陪伴,商讨患者死亡后的处理方式等,以减轻家属的愧疚感。死亡是病人痛苦的结束,同时又是家属悲伤的高峰,病人死亡后护士认真进行尸体料理,使病人清洁、整齐、安详的离去,积极给予家属安慰指导,把他们安排到适合的场所,让他们发泄心中的悲痛。

上一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分析 下一篇: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