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8-27 10:23:26

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研究

[摘 要]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内部财务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构建加强成本控制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建立绝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系统,从成本指标出发,建立由成本责任、成本执行、成本协调、成本信息、成本检查为一体的成本体系,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最有效地对策。本文从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出发,着重就现代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方法、手段、创新观念等问题阐述了若干看法与建议,以抛砖引玉之姿,希望与各位业内同行共享。

[关键词]企业财务 成本控制 系统构建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内部财务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就现代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方法手段创新阐述若干看法与建议。

一、成本指标系统

总体的成本指标一般来说都要根据成本费用利润率来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当然如果要实现全面成本管理,企业成本指标要形成一个体系,能系统地反映企业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既有综合性的指标,又有分解的小指标;既有全厂的指标,又有车间、班组、岗位的指标。分解的小指标要保证整体指标的完成,形成一个“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的格局。其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各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这样的成本控制指标有着利润控制的前提,对企业管理部门来说有着重要的经济依据,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也是最佳的控制目标。

二、成本责任系统

有了成本指标,把指标层次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和岗位,形成一个责任成本网络,做到层层有人负责,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对责任成本的完成承担责任。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责任制相适应,成本指标的预算和执行都会涉及到相关的责任人,例如:大型集(团)型企业会涉及到总公司和分公司的责任关系,中小型企业则会涉及到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在这样层次分明的体系之中,必须建立成本责任系统,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个财务主管部门,并由主管财务人员来记录真实成本使用数据,提出控制报告。如果是有联系性的施工工作,则必须要建立成本核算责任报告,即将本项目的工作成本核算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经过审批合格之后,再向下一个项目责任人转交。如果是企业内部的利润投资则财务主管责任人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由其控制的财务范围,按其所负责任和控制范围不同,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按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前提。总之,从资金的管理到成本的管理,都要适合企业的发展。任何决策都会有外部性,成本责任制度也不例外。成本责任机制不仅会直接影响财务决策的效率,而且会对企业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财务关系)产生影响。对各种财务主体的利益关系会产生影响,那么,各种财务主体对成本责任机制的安排就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会为此而展开充分的博弈,从而达成一种关于财务决策机制的契约。

三、成本执行系统

成本指标分解下达以后,必须依靠各单位的认真执行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完成成本指标。执行系统必须有资料管理体系,因为只有资料管理体系的完善,才能将成本指标下达到各项工作中去,实现对各项环节的执行控制。例如:财务部应根据执行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特别是办公费用、交通差旅费用、通讯费等开支都必须有专门的资料管理和审批体系。而各个部门的人员应办好有关资料的交接,以防丢项漏项。在成本执行实施的全过程中,通过会计部门全方位的核算结合有效的分配机制,就能够很有效地增强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自觉地降低消耗和积极地控制成本。

四、成本协调系统

在成本指标执行过程中,发生偏差,或涉及到几个单位的经济责任时,就要及时组织协调解决。成本协调系统的建立要依靠企业主管人、部门经理和责任会计的共同努力。在企业成本指标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其他单位部门的经济责任时,首先企业的主管人必须做出明确的判断,对单位经济状况和利润取舍做出抉择,然后责任会计要进行准确的成本预算和利润估计,为企业主管人的经济判断做出数据分析,而部门经理的责任就是要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成本控制工作,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不协调的成本控制情况。对于协调系统来说,还应该特别重视事前协调,因为事前协调可以避免出现成本控制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在事前协调的工作中,要通过制度控制来代替人工监督,如果一味地监督成本控制情况难免会出现其他部门的抵触情绪,所以要通过制定进行控制,将总体的成本控制制度分解为各个部门的成本细化分析,并要求部门经理在完成任务之后,上交成本总结,确保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

五、成本信息系统

成本信息系统要对各个部门的成本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输出等的一系列过程,成本信息必须畅通,及时反馈,为成本决策和控制及时提供依据。成本信息系统首先要服从管理的需要,详细程度适当。过于简单,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于复杂,不能体现重要性的原则,将有可能淹没有用信息。该系统的建立,必须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规范原始记录和凭证,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建立起完善的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等制度。此外,还应正确划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以便为本项目的成本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为下一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预算提供可靠真实有用的数据基础。信息的使用原则要通过项目部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特别是办公费用、交通差旅费用、通讯费等开支。信息系统的建立可采取部门包干,节约奖励的办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理论支持,避免出现企业内部的矛盾。业务费也要根据信息数据用开支遵循必要和从严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规定的权限不得突破。财务人员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并加强监督。

六、成本检查系统

成本检查系统,就要建立对成本费用的检查体系,这个检查体系要与考核相联系,将考核与成本检查融为一体,通过成本检查来评价部门效益和业绩。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使用重置成本计量等,都应做出明确规定。又如:人力资源成本的检查,人才资源是企业活动中的主体,人力成本,对于企业的成本检查来说,一定要考虑到人力资源的原因,但是人力资源的检查是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衡量人力成本主要是看合不合理,适不适当,做到人尽其才,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和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是降低人力成本的最有效途径,然后按照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开展工作。使用固定预算还是弹性预算,是宽松的预算还是严格的预算,编制预算时使用的各种常数是多少等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预算,并根据成本控制结果来制作业绩报告。成本检查系统可以依靠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来完成,这样一来,规范地审计步骤就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巨大的监督能力,形成了规范的成本检查系统。而对于常规性的小规模的成本检查则可以依靠会计来实现。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外环境下,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走内涵效益型发展之路。而内涵效益的实现首先就要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系统的形成要通过经济管理与部门、科组核算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了稳定持续健康地成本控制,促使企业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应将目前各个自发性的、分散的、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与核算办法,引导到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的轨道上来,加强成本控制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系统,从成本指标出发,建立由成本责任、成本执行、成本协调、成本信息、成本检查为一体的成本体系,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最有效地对策。

参考文献:

[1]付战杰. 浅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危机[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8

[2]任光.浅谈企业成本控制[J]. 中州煤炭, 2009;05

上一篇: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一些探讨 下一篇: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