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8-27 09:24:33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腹我科收治的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病例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有33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综合措施治愈,肠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8.5 d;手术治疗14例,有半数不同程度的出现术后并发症,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11.5 d。结论 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采取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炎治疗,早期活动等方法能使肠蠕动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关键词】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护理

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黏连性肠梗阻多数是由于急性炎症反应渗出、水肿,腹腔组织的创伤、缺血、炎症刺激和腹腔化疗等多种因素所致,尤其开腹手术后并术前伴有肠梗阻、穿孔和肠破裂者,术后腹胀、肠麻痹时间长,更易发生黏连性肠梗阻[1]。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腹我科收治的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病例38例。通过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发生于急性阑尾炎手术后15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6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7例,胆囊穿孔或胆囊切除手术后3例,胃手术后2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手术后5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2例。发生于伴有腹膜炎的急腹症手术后21例,占全部病例的55.26%,术后肠梗阻发生时间在6~21 d,平均8.9 d。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腹部柔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1.2 诊断 ①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2~3 d均有肠蠕动恢复情况,常于5~22 d出现梗阻症状;②肠梗阻症状、体征典型,腹胀较重,腹痛相对较轻;③腹部X线透视、摄片示肠腔扩张、积液积气;④全腹C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显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肠腔积液积气、肠管扩张和腹腔渗出等现象,同时帮助排除其他腹部病变(如腹腔感染、机械性肠梗阻等)[2],也有助于判断有无肠坏死情况。

2 结果

38例患者中,有33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综合措施治愈,肠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8.5 d;手术治疗14例,有半数不同程度的出现术后并发症,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11.5 d。

3 护理体会

3.1 病情观察 腹部手术后一般1~2 d为麻痹期,2~3 d为不规则肠蠕动期,3~4 d恢复正常蠕动。在肠蠕动恢复之前,会出现轻度的腹胀;如手术后4~5 d仍不能自排气,腹痛腹胀明显,或手术后已排气,后又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和腹胀,应警惕肠梗阻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 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加重,而且患者面对有可能再次手术的情况,心理上对治疗失去信心[3]。应针对患者恐惧、焦虑心理,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介绍相关治疗知识,增强患者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3.3 胃肠减压的护理 随时观察或2~4 h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以便掌握病情的变化及了解减压是否有效,根据病情可从胃肠减压管缓缓注入植物油,植物油温度宜在20℃左右,温度过高、过低均可引起呕吐。

3.4 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如病情平稳,术后24 h可床上活动,24 h后可下床活动[4]。协助患者擦身叩背,做各种适应性活动。

3.5 饮食护理 患者排气后,可给少量多次的全流食或半流食,待肠功能完全恢复后方可给软食。

3.6 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术后禁食,禁水期间注意防止脱水和酸中毒,适当补钾,纠正酸中毒,给碳酸氢钢静脉注入,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输血。

3.7 健康教育 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易消化食物,要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进食要有规律,不宜暴饮暴食,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症。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1] 王小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4):340-341.

[2] 田桂芬.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4(5):39-40.

[3] 万星明,林娟,曾淑兰,等.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570-571.

[4]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

上一篇:产妇应用安定\山莨菪碱治疗体会 下一篇:浅谈帕金森患者的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