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村官现存状况

时间:2022-08-27 08:38:28

浅谈大学生村官现存状况

作者简介:韩亚平,女,汉族,籍贯山东,聊城大学商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引言

本文针对2008年国家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针对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机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关系三农的发展,关系国家后备干部的培养,积极统筹各种社会资源,解决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选聘、培养和奖惩统一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保持这一群体的稳定性。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背景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宏观的环境: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需求形成鲜明对比。(2)现实的状况: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自身素质良莠不齐,致使基层治理频现危机。(3)社会因素:随着城镇化的加剧,农村人才资源的流失以致农村工作后继乏人。(4)直接的原因: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近五年都在七百万人左右,2014年高校毕业生更是高达727万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1]

二、大学生村官遇到的问题

一是非农非公的身份尴尬、角色定位模糊。被镇政府借调得多,真正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少之甚少,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与合理的村级发展意见,没身份没地位、也难以表达。

二是专业不对口,农村需要的是农学、经济学、计算机等专业,但是招聘的时候不限制专业,有很多村官毕业于理工科甚至是音乐、艺术、广告设计等专业,他们难以施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对于农技推广的学习,财力不足,缺乏资金;能力不足,缺乏培训;动力不足,缺乏社会认可。

二是各项保障机制的缺失,缺乏必要法律依据,权益受害。中央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未到位,部级贫困县本来工资就少,国家每月补贴的300元还不到位。在制定相关政策公告时应切实考虑大学生村官的利益,不能重招聘轻出路。

三是婚恋问题,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一般二十三四岁,工作二三年就二十六七岁了,更别说研究生毕业考录村官的了,到了谈婚论家的年龄,婚恋问题却成了老大难。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或村工作相对闭塞,生活单调,人际交往相对较少,社会认可度较差,身份尴尬,村官群体注定了大量剩男剩女的存在。

四是未来出路迷茫。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30多万名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针对大学生村官三年任职届满后的出路,2010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意见》,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任期满的五条出路: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定向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取省属大学研究生(笔试加10分)、续聘或加入村两委班子,但是这些政策并未真正解决发挥效用。

三、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优化建议

(一)严把关口,加快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机制

(1)选聘合理数量的大学生村官。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一直提倡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并不可取,例如山东省存在省派第一书记,再去招聘大学生村官担任其助理,造成人才的浪费和不均,存在省派书记的村庄无需再吸收大学生村官。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亟需人才资源的典型村庄,如滕州的龙泉街道下辖的几个村,应该增加选派名额。

(2)选聘农村亟需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当前社会村庄严重的“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思想,导致一些学校的农林专业多年都是冷门专业,而英语、经济、工学相对热门,就业面广,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省委组织部在选聘村官时应专门拿出一部分名额专门招收农林牧渔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以期更好的适应能力,更迅速的为农民答疑解惑,解决农民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再因专业不对口问题绊住前进的步伐。

(3)优先选聘本户籍地的大学生村官。[3]农村地区具备特殊性,生活条件艰苦,交通设施、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大部分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大学生来到这里做村官,很难适应,而本地的大学生则有较强的适应性,如果是本地的大学生村官还可以顺利成为村两委成员,不用担心社会上所认为的大学生村官进两委与村民自治条例相违背的情况,能更好的融入乡村服务群众。

(二)完善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美国《侨报》2009年3月30日发表了《大学生村官别闲置》一文,文中谈及中国大学生到农村,就像种子落进了泥土,实际上两方面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还是基层政府对待他们的实际态度:不仅要重选拔,更要重培养,更要重管理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4]

(1)加强大学生村官岗位责任机制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模糊,地位差,不受尊重,社会认可度较低的情况,我们应给予其准确的身份界定。2013年山东省把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合并这一开创先河的举措,利大于弊,首先解决了大学生村官尴尬身份的问题,连续2年考核合格可直接转为选调生,村官们不用再纠结于自己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学生村官才能踏下心、稳的住、留的下。在其位,谋其职,无论在村里还是借调到乡镇,思想上不再懈怠,反而更加积极主动承担职业责任。

(2)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

建立大学生村官定期交流与学习制。重点培训农业科技和村情民俗,以期让大家尽快融入基层,进入角色,发挥特长。泗水县委组织部2012年9月组织全县26名大学生村官赴滕州市龙泉街道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学习,聊城市委组织部于2013年10月组织20名大学生村官赴广东参观学习,这些交流学习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豪情,也借鉴吸收了许多成功经验。

(3)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奖惩机制

大学生村官工资由中央、省、市三级拨付,不足的地方政府补贴。由各级党委组织部管理,省市县三级组织部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根据地方实际为其制定每月和年度的考核标准、目标任务,让乡镇政府、村两委成员、所任村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参与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对思想先进、认真履职、干事创业、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如推荐入党,树立典型营造全县学习先进氛围,对大学生村官群体按照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择优发放奖金。对那些责任心不强、无正当理由长期不在岗的,慵懒散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口头警告,找其座谈及时劝勉,对于连续二年考核不合格的及时予以辞退,以儆效尤。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政工小卡片.2014.03(63)

[2]郑卫宇.复旦大学研究生.《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2011

[3]袁强.郑州大学研究生.《大学生村官政策发展问题研究――以正阳县大学生村官任职实践为例》.2012.5

[4]杨雪英、周贵芹.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评价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上一篇: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研究 下一篇:风神轮胎演绎车轮上的绿色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