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

时间:2022-06-07 03:08:56

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

以往的多机位拍摄主要是指由专业的电视制作机构的现场多机位切换播出或录制的拍摄方式,专业称EFP。这种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除多台摄像机外,还需要切换台、录制设备、播出设备、通讯设备和电缆。有的切换台可以提供同步信号,需要连接的摄像机同步锁定,对拍摄的摄像机也有要求。虽然这种EFP方式效率较高,切换后的画面可以实时播出或者录制下来,但对导播的要求较高,容不得半点差错,一般都会事先通过彩排进行预演。

现在视频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平民百姓不仅可以单机拍摄视频,也可以多机位拍摄视频。加之后期编辑中使用多机位编辑模式,也能很方便地切换各个摄像机的画面。所以在婚礼、演出、大型活动等场合,多机位拍摄就能显示出多方位、多角度、多景别的优势。

多机位的前期拍摄

1使用同一的视频格式

如果最终节目是标清,可使用标清摄像机,使用高清摄像机也可以把它设置成标清格式拍摄。根据节目最后播放的要求,统一设置摄像机拍摄画面的长宽比,或4∶3或16∶9。前期拍摄时不统一,后期编辑时会很麻烦和降低画质。

如果最终节目是高清,必须使用高清摄像机。选用最好画质的格式拍摄,以保证画面质量。高清视频格式也有1920×1080和1280×720之分,后期编辑电脑功能强大的话,建议选择1920×1080。

2统一设置摄像机

如果所有的摄像机都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可以在拍摄现场的色温下对准同一标准白板各自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如果有的摄像机没有手动调整白平衡功能,则根据现场色温,统一将摄像机的色温放置在室外(阳光)或室内(灯光)挡。单反相机还可以设置创意风格,将各个单反的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设成一致。

3长时间录制

多机位拍摄和单机拍摄有所不同,一般单机位拍摄者习惯拍摄有用的素材,因而经常是拍拍停停,这样既能省电、省带、省空间,又能方便后期编辑。但多机位拍摄就有所不同,他的每一段素材在后期编辑时都需要同步对位,大量的素材对位会增加工作量。所以建议尽量长时间录制。固定机位最好用交流电源,移动机位用大容量的电池。

4互相配合

多机位拍摄要顾全大局,不能随心所欲。各个机位都有明确的任务,一般来说在拍摄对象的正前方,也就是舞台中央前方的摄像机负责全景,用三脚架固定拍摄,机位不动,可以根据情况变化景别。要求它所拍摄的画面都是可用的,是后期编辑中的最后保障。另一台摄像机在拍摄对象的侧面,主要拍摄中景、近景和特写,还要兼顾拍摄观众。三台摄像机拍摄时,两台分别在两侧。摄像机还可以到舞台上正侧面拍摄或到拍摄对象的侧后方拍摄,角度也可以尝试低机位或高举机位拍摄。

摄像师之间要有默契的配合,通过余光观察其他摄像师的动作,别人在动时自己就不要动;别人不动时自己才移动,这样可以给后期编辑带来更多的选择。

5拍摄技巧

拍摄时要根据切换的速度来确定每个镜头的长度,比如观众镜头,全景镜头可用3秒即可,中景、近景镜头可用2秒即可。时间一到,立即转向下一个镜头。在拍摄时,要余光寻找下一个目标。游机在一个地点拍摄一定时间后,要果断地转移地点。总之要求游机摄像师拍摄到尽可能多的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有用画面。

6录音

每个机位的摄像机或相机必须录音,便于后期编辑同步画面。由于每台设备的录音效果不一样以及所在现场的位置不同,声音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别。最好有专门的录音机从现场调音台接音频线路输出信号来录音。没有录音机条件也要在现场的扩音音箱前拾取声音,避免台下观众嘈杂的声音。

7打板

为了便于后期编辑时方便同步对齐,在开始拍摄前,拍摄的各台摄像机都对准打板开始录制,然后打板,随后各就各位录制了。这样每台摄像机的素材开头都有打板的画面和声音,编辑时就很容易对齐了。

现在一些较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都有多机位编辑功能。下面以EDIUS6.02(简称ED)版本为例来介绍。

1素材同步对齐

多机位编辑中素材同步对齐往往是很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前期拍摄时暂停次数多的更是费时费力。

软件对齐

现在有第三方软件PluralEyes_for_Edius,可以作为EDIUS的插件,它能快速简便地对齐素材。安装该软件后在ED的“工具”菜单中就出现该插件。

在时间线窗口,根据拍摄的机位数增加视音频轨,然后将每台摄像机的素材分别拖入到不同的视音频轨上。将这些素材选中,点击工具菜单中的PluralEyes_for_Edius插件,勾选第一个(Clips are Chronological)选项,点下方左边第一个(syne)按钮进行同步。

经过一会儿时间的扫描计算,时间线窗口出现一个同步后的序列。视频中的音轨被分离开移动的音频轨上,各段的素材都已经对齐。

打开音频的波形显示,可以看到每段音频的波形已经一致,播放一下,听到的都是同一个声音。

这个软件对视频文件格式有要求,常见的MPG、MOV、MP4、AVI、WMV等格式可以对齐,而以一些不常见的格式则不行。

人工对齐

要是没有对齐软件或者是对齐软件不支持的视频格式可以人工对齐。对齐方法主要有两种:听声音对齐和看画面对齐。多机位在拍摄开始的时候打板就是用为方便声音对齐和画面对齐。

听声音对齐

采用听声音对齐方法时,应选择音乐有节奏明确或说话有停顿明显的地方来作为同步点。关闭其他素材轨的音频静音按钮,只留一轨素材的声音播放,播放到某一句子结束或某一旋律结束就马上按空格键暂停。然后按“C”键分割素材,将前面部分删除。再进行另一轨素材同样的操作。把这两轨的开始位置对齐,将显示单位调到1秒甚至更小,分别展开两轨的音频波形可以看看两条波形是否同步,如果有差异的话,再做小范围的前后移动。最后把两条素材都向前拉伸到需要的地方。

这种方法操作熟练后一般是比较准的,只要你记住每一次都用相同的感觉去按空格键,基本上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对于有些时候声音没有明显的停顿,波形始终连连续续变化不大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听来确定是否对齐,当没有完全对齐时,听到的声音有重复,像有回音,将素材向前或向后移动几帧,听回音是加大了还是缩小了,随后逐渐减小帧数,直到听不到回音为止。

看画面对齐

有时素材中没有明显的声音作为对齐参考,可以用拍摄对象明显移动的画面来对齐素材,其前提是所有的素材中都有同一移动对象且移动的速度较快,反应在画面中就是相邻帧之间画面区别较大。比如一人讲话时有举手动作,我们就找到每段素材举手的最高点暂停,分割画面,删除前段,然后再将素材对齐同步。

2选择一轨声音作为合成声音

多机位拍摄的素材声音肯定不一样,最后编辑的结果要是画面在不停地切换而声音也在不停地变化,听着肯定会不舒服。所以应该选择一个录音效果清晰的摄像机作为输出声音。

软件对齐后比较方便,他已经给你把视频中的音频移动到音频轨上,只需关闭不需要的音频轨静音钮即可。

人工对齐的则需要将作为输出音频的视频轨中的素材全部选中,复制在音频轨中,位置和视频轨都是同步的。然后关闭视频轨上所有的音频静音按钮。

3切换镜头

素材对齐后就可以来选择切换镜头了。这阶段的工作很像导播的现场切换。点“模式”菜单中的“多机位模式”,或直接按“F8”键,进入多机位编辑模式。(图B-10)这时在素材窗口有多轨素材的小窗口,窗口数的多少可根据机位多少来设置,点“模式”菜单中的“机位数量”来选择。把光标放置在素材开始位置,光标点击素材窗口中的某一小窗口,将其作为第一个镜头,按空格键播放,在播放的同时点击不同的小窗口便开始切换,同时在右边的录制窗口中就是切换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线窗口中的素材没有变化,只是在时间线上打下一个个的标记。当再次按空格键停止播放后,每条视频轨上的素材都被分割,点击过的素材呈现显示状态,未被点击的素材呈现隐蔽状态。

切换镜头要考虑到观众此时最愿意看到什么,要从观众的视角去选择镜头。主持人主持看中景舒服;领导讲话看近景清楚。观众鼓掌,给一个观众镜头;交代环境,给一个全景镜头。

在什么时候切换大有学问,讲话镜头的切换最好在一句话和一句话之间,在感情的转变处;音乐镜头的切换最好在节拍上。

切换频率就形成了节目的风格,较慢频率的切换形成舒缓的节奏;较快频率的切换形成急促的节奏。抒情的音乐宜用较慢的频率;欢快的音乐宜用较快的频率。

4微调

切换完镜头后,还需要再播放一遍,看看每一个镜头是否完美,如果发现某个镜头聚焦不清或是晃动不稳,则可以重新向前或向后移动标记点,用其他镜头来替补。如果切换时点击错了镜头,则可以改变素材的显示和隐蔽状态,选择显示素材,按数字“0”键,变成隐蔽状态;选择隐蔽素材,按数字“0”键,变成显示状态。如果这个时间点的所有素材都不能用的话,则可以用其他空镜头放在上面的视频轨上。

5做特技

经过以上步骤后,多机位的切换就完成了,可以把多轨的素材合并到一轨上。点“模式”菜单中的“压缩至单个轨道”,弹出对话框,一般选择“新建轨道”,点“确定”,一会儿新建的视频轨里排列着切换的镜头。

这样可以方便地在镜头之间做转换特技。

上一篇:CDIO模式下教师角色转换及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下一篇: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