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管理

时间:2022-08-27 03:56:20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管理

内容提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目前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关于国有银行上市讨论比较集中的三大难点(历史包袱、产权改革、融资规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在阐述论点时,澄清了一些有关国有银行上市片面的和不当的认识。一、关于解决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比例高难题的破解

(一)财政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的形成是历史的原因。今天既然要把商业银行“交给”市场,那么政府就有责任、有义务把一个健康的而不是一个“残疾”的银行推向市场。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指出的那样,这是需要“通过中央财政帮助”的。

具体做法是国家财政可以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切块,或选择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如1998年就发行了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以充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这是一种现实的、快刀斩乱麻的,同时也是可行的、必需的做法。但限于国家财力,频繁采用此方法将使原本紧张的财政更加吃紧,同时利用特别国债方式,也还得考虑国家举债的适宜度和财政承担能力,不能把这一方案作为解决资本金不足的唯一所在。

(二)发行长期金融债券

依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银行发行的长期债券可计入资本金。8%的资本金充足率中,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可以各占4%。长期债券作为附属资本,与股本、利润结余等核心资本一样计为资本金。银行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越高,投资者越愿意购买。西方一些银行甚至发行与股票相近的无限期的长期债券。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已是历史最低,市场上资金充足,完成债券发行应该也不存在任何障碍。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也正在制定有关条例,允许四大国有银行透过二级资本发行长期金融债券,令四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达到或超过8%。而且,这一办法不只适用于国有银行,将来其它有规模的银行也可发行长期金融债券。

(三)返还、进一步降低营业税充实银行资本金

二、关于突破产权改革难的难题的破解

(一)吸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二)实施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的绩效评估和激励约束制度安排

商业银行内部的绩效评估和激励约束制度安排,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改革后首先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以后,一改过去的半行政、半企业性质,为实行先进的绩效评估和激励约束制度建立了前提条件。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建立高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切实体现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

具体做法:(1)银行经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职务消费、年薪、股份与股票期权等各种手段有机结合;(2)与银行短期效益挂钩的报酬与对有利于银行长期发展的企业家行为的鼓励手段有机结合;(3)在位时的待遇与退位后的待遇(如退休金计划)、物质手段与精神激励手段有机结合。对普通员工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员工考核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员工工资晋升、晋职、奖励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采取集团式的混合型结构股份制模式

解决所有者缺位、产权关系模糊等商业银行深层次的矛盾,只有将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按市场规律塑造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按股份公司的经营机制进行经营管理。

具体做法: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组建为银行集团总公司,初步确定一定比例(初期可控制在75%左右)的国家股由国家资产管理与监督委员会参与和组织市场运作。在集团式股份制模式基础上,银行集团总公司作为控股公司经营金融业务,同时通过持有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股份,实现混业经营。这种构架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确保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搏击风浪,实现我国金融企业的长期目标。这也一定会从根本上解决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归属缺位、“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等众多困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与改革的难题。

三、关于克服融资规模过于庞大难题的破解

(一)整体上市,分阶段分步骤融资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资产总量看都在1万多亿以上,从自有资产看大的有1000多亿人民币,小的也有400亿,与现有的上市公司相比,“四大行”的确是名符其实的“航空母舰”。即使分拆上市,国内的小池子股市也必定掀起惊澜。

(二)改居民储蓄存款为股权,即“改存为股”

(三)积极培养国内的“机构投资者”

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结构基本上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导,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十分滞后。这种投资者结构不仅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增大了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同时还影响到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督。政府已多次强调,要采取超常规手段,培育一批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我们认为,国有银行上市也可算为培育国内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国有银行上市也引入了有较大规模的国内战略投资者。另外,事实上,机构投资者的价值不仅在于稳定二级市场,更在于提高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度,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从而推动股票市场评估功能的实现。机构投资者投资规模巨大,因而对银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这种能力随着其所控制的资产规模的不断发展而与日俱增,必然会引起公司治理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说,没有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投资者结构,股票市场的评估功能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海外上市

有人说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中国的银行在海外能上市吗?国外投资者一般把商业银行看成是一国经济的代表,只要对一国的经济有信心,他们对这个国家经营好的有行业地位的商业银行就有信心。中国加入WTO,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的经济,以四大行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只要它们能让海外投资者相信,通过上市它们的经营机制将会变得与市场经济接轨,它们就会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总的来说,若上市前的改制工作做得好,上市机遇掌握住,那么在海外成功上市应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敬琏。银行改革,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29)。

[2]张吉光、郭凌凌。国有银行上市四大争议焦点。国际金融报,2002,4,16.

[3]侯合心。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改造的有关问题。财经科学,2001,(1)。

[4]何德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一道待解的难题。中国经济时报,2000,6,1.

[5]史小坤、张化尧。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效用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2,(1)。

[6]刘月宗、曾上。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上市的理论思考。甘肃金融,2001,(4)。

[7]赵晓、巴曙松、高辉清。银行上市:重塑金身。银行资讯

上一篇:商业地产投资管理 下一篇: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