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时间:2022-08-26 03:39:09

初中名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名著导读”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材中新添加的板块,该板块蕴含丰富的课外名著阅读。这些名著阅读是根据初中生思想、情感以及个性发展规律选取的名著,对学生知识视野、生活经验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意义。但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发现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故,以下笔者就对当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在传统的名著导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通常直接、生硬的为学生布置名著阅读任务,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故阅读效率不佳。对此,在新时期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名著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阅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为例。小说围绕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一切,之后可能就会创造奇迹,成为钢铁般的战士。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这部作品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影视片段。通过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出示“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为全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并提问学生:“大家听过这段话吗?这段话又是谁说的呢?”以此为学生引出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学生解释说明,课前学生观看的影视片段就出自该篇小说。通过这样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作者生平,讲解背景知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通常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通常以“划重点、讲重点”的形式为学生解读名著。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对作者作品以及作者创作背景的解读,导致学生对名著时代背景、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不深。这样的阅读形式,使得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了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

故为改善这一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之前,应注重为学生介绍作者生平,讲解名著创作背景,从而为学生之后的阅读奠定良好基础。如教师在为学生推荐《格列佛游记》这篇名著之前,可以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搜索并下载该篇名著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为大家介绍。学生介绍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讲解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为学生介绍名著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平以及其所的环境,重点为学生讲解《格列佛游记》创作的背景。通过知识补充让学生了解“小人国”其实是18世纪上半叶时英国社会的缩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被格列佛周游的奇妙旅程吸引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名著字里行间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讽刺。通过长期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且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培养阅读习惯,引导自主学习

分析以往初中语文名著教学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传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也没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进而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在当前的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西游记》这本名著之后,可以先传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如:略读与精读融合。教师应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阅读需要,灵活选用略读与精读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应对该内容进行仔细研读,根据上下文、课外资料等揣摩作者的意思。又如:在遇到文章经典片段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名著作品与影视剧作品融合,借助电视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作品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每天抽出时间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名著。同时可以倡导学生家长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这样的形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对初中阶段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拓展,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找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策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张红梅,江苏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上一篇:注浆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完整系统与非完整系统的自由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