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对企业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8-26 03:37:53

独立董事对企业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独立董事背景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业绩有正面的影响。同时,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独立董事兼职公司个数与公司绩效线性相关,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与公司业绩成倒U型关系,相关专业经验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关键词:独立董事;社会资本;更换周期;兼职董事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9.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9-38-03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理论界对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很多。栾驭、石军(2009)发现,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即董事会结构的改革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控制作用,进而说明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对公司治理是有效的。杜安国(2009)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其并没有改善公司经营成果,并指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装饰品引进,存在很多不足。Fama、Jensen(1983),Gilson(1990),Kaplan、Reishus(1990),Vafeas(1999)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拥有的董事身份数量表明了他们的声誉资本。Miwa、Ramseyer(2000)指出,拥有多重董事身份的独立董事比例与日本纺织业公司的经营业绩成显著正相关。Cotter等(1997)发现,当公司的董事会中拥有多重董事身份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它们的股东收到来自收购方的溢价也越高。谭劲松、李敏仪(2003)和魏刚等(2007)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多重董事身份越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越有显著的负面影响。Norburn(1986)还发现,处于成长行业的公司,其独立董事更加年轻,且有更好的国际背景。魏刚等学者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的业绩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独立董事比例与业绩指标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来自政府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王跃堂等(2006)发现,独立董事的声誉能够显著的促进公司绩效,而其行业专长、政治关系及经济管理背景与公司绩效并无相关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是地道的舶来品,要在我国成功推行,有赖于相关条件和制度的完善,目前应至少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正确处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在监控功能上的优势互补关系。一要区别角色和地位。前者属于公司权力枢纽机关董事会的组成部分,其出任人员多来源于有社会名望或技术专长、管理经验的“精英阶层”;后者作为专门监督机关的组成人员,其任职资格范围更为宽泛。二要区别监督内容和性质。后者的监督重心应放在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会规范运作和遵守信息披露原则、监督董事和经理经济行为合法性等方面。三要区别监督特点。前者具有事前监督、内部监督和与决策过程监督紧密结合的特点,后者具有事后监督、外部监督和经常性监督的特点。第二,健全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的、适合国情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健全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建立独立董事的义务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假设的提出

1、理论认为,任命有多重董事身份的独立董事向市场传递了关于这些独立董事的质量信息,因为任命他们的公司越多,表明他们的水平越高。但最近关于公司治理改革的讨论认为,当独立董事拥有太多的董事身份,将会使他们效率低下,这些董事不可能有效地同时服务这么多的公司。机构投资者理事会也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有全职工作的人士不能担任超过2家以上的独立董事。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独立董事的多重兼职与公司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

2、资源支持理论认为,由于独立董事的影响,能够为公司的成功经营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声誉假设”认为,独立董事有动机提高其作为决策专家及监督专家的声誉。这里将独立董事的背景统一为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分为政府任职、高校任职、国际背景、企业高管、从业经历、学历、专业及专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原因如下:我国有尊师重教、注重专家的传统,上市公司更有聘请各种专家作为顾问,甚至邀请他们加盟的习惯。这些专家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理论与实务经验,他们往往从局外人角度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想法和观点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竞争国际化,企业需要大量了解国际游戏规则的人帮助其开拓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Norburn(1986)发现,成长行业的公司更愿意聘请有国际背景的人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会增加企业每股收益。

3、独立董事作为公司外部人员,不仅应该对公司所在行业有所了解,还应从事过相关职业或正从事此行业的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外行领导内行”现象的产生。若独立董事了解或精通此行业的活动内容,则有助于公司在开拓视野、获取行业信息方面得到提高。我们认为,独立董事的行业因素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从事与财会相关职业的独立董事能够提高公司业绩。

4、国外经验表明,独立董事的任职期限是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独立董事因与内部董事和管理层长期打交道可能会产生一些感情和联系,这可能影响其理性抉择,最终丧失独立性,没有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独立董事更换周期过短过长都对企业业绩有不良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选择

样本选择原则:(1)能够从公开媒介找到相关财务数据和独立董事的背景信息;(2)具有2006―2009年完整的独立董事任职年份和兼职资料的公司;(3)全部为金融行业公司。据此,我们得到42家公司的样本,股票价格信息和其他财务信息来自CISMAR数据库,独立董事的背景信息摘自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

(二)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1、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3种业绩变量: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和每股净资产NAPS。净资产收益率ROA确定为衡量经营业绩标准,选取ROE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独立董事平均兼职个数(X-1)、独立董事社会资本评分(X-2)、独立董事具有经济财务有关学历评分(X-3)、独立董事平均任职年限(X-4)作为解释变量。

2、模型的建立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假设4: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独立董事平均任职年限集中在2.38;公司独立董事平均兼职个数集中在11.83,表明样本中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个数保持在较高数量水平;年度兼职平均值为1.7790、最大值为5.11、最小值为1.00,公司年度兼职平均值表示企业该年度平均每个独立董事兼职公司的个数。独立董事个体特征包括:政府任职、高校任职、国际背景、企业高管、从业经历、学历、专业及专业资格,采用评分方式进行分析和检验。专业资格认证统计结果表明,只有少数独立董事拥有高级经济师或注册会计师认证。独立董事从事相关行业比例较高,通过调查259名独立董事所从事专业,表明在所研究的42家金融企业的独立董事中,从事与金融或财会相关职业的人只有3%到6%,从事法律的人也很少。独立董事平均任职年限较短,样本指标反映出我国独立董事任职期限较短,但没有频繁更换独立董事的现象,有30.1%的独立董事只任职1年,只有少数独立董事任职同一家公司达6年。

(四)实证结果

1、散点图分析。下图显示了独立董事年度兼职平均值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独立董事兼职的企业个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特别明显,但兼职平均值较小时会出现较高的企业绩效。

2、线性回归结果。独立董事个数相关系数为0.011,负相关但不显著;年度兼职平均数为0.073,正相关在5%内显著;净利润增长率相关系数为0.404,正相关在5%内显著;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关系数为-0.707,负相关在10%内显著。调整过后的R2为0.072,说明整个模型方程对数据的解释程度在显著水平内。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42 家2006―2009年的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独立董事特点对公(下转59页)(上接39页)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的业绩有正面影响,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独立董事比例与业绩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结果支持Kiang(2006)关于“关系是王”的论断。我们注意到,来自政府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公司经营业绩越好。本文还发现,独立董事的多重董事身份越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具有负面影响,这支持本文的“小蜜蜂”假设。虽然我国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已有13年,但大部分公司是从2000年后才开始真正(或“被迫”)聘请独立董事的。另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是一个“世纪工程”,照搬西方流行做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过分关注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也不要被其高学位所迷惑。第二,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工作经验。在独立董事构成上,监管当局可以建议上市公司增加聘请实务界人士比例,这有利于公司提高经营业绩。第三,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无法得到保证。目前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而且大多数是较为知名的人士。有不少人更是在4家甚至5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这使他们不可能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因此,建议进一步限制独立董事的多重董事身份,比如设定不超过3家,鼓励出现专职独立董事。

参考文献:

[1] 谭劲松等.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若干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3,(09).

[2] 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6,(05).

[3] 魏刚等.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7,(03).

[4] 吴淑琨、刘忠明、范建强.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09).

[5] 谢德仁.独立董事:问题之一部分[J].会计研究,2005,(02).

[6] 阎达五、谭劲松.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缺陷与改进[J].会计研究,2003,(11).

[7] 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2007,(04).

[8] 于东智、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J].会计研究,2003,(08).

上一篇: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下一篇:试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