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危害及防护

时间:2022-08-26 02:59:52

浅析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危害及防护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全球每年因高血压造成710万人早亡,疾病负担为6430万DNL13,占全球总疾病负担为4.4%。高血压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凶恶“杀手”。我国高血压病人数正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逐年增加,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及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影响因素;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88-02

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成年人(年龄大于18岁)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患者有既往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降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1.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血压的因素很多,比如:性别与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过重、性格、遗传、超重或肥胖等。

根据上述数据影响高血压的因素众多,因个人体质及家庭状况不同而不同,此数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仅供个人参考。

2.高血压的危害

2.1 引发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至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诊观察研究中心,心、脑血管病累计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计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就越高。

2.2 引起肾脏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2.3 引起猝死:猝死是临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一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2.4 导致多种病变:高血压还可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3.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为了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必须加大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对高血压的预防要放到首位,必须教育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也是控制高血压必不可少的前提。

3.1 限制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一般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食盐量以5-6克为宜,适当增加钾盐的摄入,有利于水钠的排除,像香蕉、橘子、豆制品中含钾较高。

3.2 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可造成动脉硬化。

3.3 适量运动,如散步、骑车、打太极拳。

3.4 减轻体重。减轻体重除控制饮食以外,还应注意多进行步行及适当的运动锻炼。

3.5 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睡眠,生活要规律。

3.6 坚持服用降压药物。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后的血压变化以判断药物效果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特别是低血压的发生。

3.7 饮食预防。芹菜、大蒜、多脂鱼、水果、蔬菜、橄榄油、高钙食品、高钾食品、高纤维食品均可降低血压。高钠食品、酒精可升高血压。

4.除了加强预防措施,积极治疗高血压之外,高血压患者平日的自我管理也很重要

4.1 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有条件每天量一次)。

4.2 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4.3 定期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4 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4.5 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4.6 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是心血管领域中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很多心脏病和脑出血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都与人群的血压未能很好控制密切相关。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芬兰等,高血压病、心脏病的病死率以每年3%的比例递减,而我国的情况则相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等,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

上一篇: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分析 下一篇:美国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