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强化呼吸道管理对老年煤工尘肺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10-10 11:48:30

基层医院强化呼吸道管理对老年煤工尘肺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促进老年煤工尘肺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老年尘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避免交叉感染、降低反复感染率、增强呼吸道抵抗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尘肺;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90-02

煤工尘肺是指煤炭工人长期从事煤炭采掘工作,吸入大量煤和岩石粉尘,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气管的慢性炎症改变为主要病变的一种职业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1]。此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程的延长、肺组织病变逐渐加重,呼吸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增多,导致患者长期、反复住院,身心倍感痛苦。如何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是此类病人护理的关键。我科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0~87岁,平均73岁。粉尘接触史15~30年,职业史明确,诊断和分期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270~2002)[2]。

1.2 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接受常规吸氧,应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解痉等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管理。

1.3 结果:

1.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值=4.1,P<0.05)。

1.3.2 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2.管理方法

2.1 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2.1.1 有效咳嗽、咳痰。嘱患者深吸气屏住,声门紧闭,使膈肌抬高以增加胸内压,使肋间肌收缩,然后咳嗽,声门打开,使痰液咯出,反复数次。对久病体弱,排痰无力者,辅以拍背2-3次∕d。

2.1.2 引流。对痰多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应用引流的方法来排痰,2~3次∕d,5~10min∕次,引流期间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1.3 雾化吸入。对年老体弱、痰液粘稠而无力咳出者,进行湿化及氧气驱动雾化。方法:雾化罐内加生理盐水5ml,并按照医嘱加入适量的祛痰药物及抗生素。氧气流量以4~7l∕min为宜。10~15min∕次,1-2次∕d。

2.1.4 机械吸痰。以上方均效果不佳及病情危重时,可借助吸引器吸痰。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每次抽吸<15秒。适当增加氧浓度,提高氧储备,防止抽吸造成缺氧。

2.2 合理氧疗。老年尘肺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功能进行性下降,80%患者出现如肺心病、心衰等并发症,常年不能离开氧气。据报道,氧疗不仅能改善缺氧症状、缓解胸闷气短,而且可以护心脑,改善患者情绪。远期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而合理氧疗是保证氧疗效果的前提。我们的方法是:选择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患者易耐受,不易脱落,对于伴有慢性CO2潴留的尘肺患者应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1~3l∕min,以避免CO2潴留的加重和对呼吸的抑制,每日氧疗至少7~15h。如果氧疗每日15h以上预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特别是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缺氧症状的改变,观察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仔细观察吸氧装置是否正常。加强巡视和宣教,避免和纠正病人擅自调高氧流量和自行停氧现象。天气寒冷时要注意氧气的湿化,定时给湿化瓶内加温蒸馏水或温开水,使瓶内温度保持在50~60℃,吸入温度32℃左右,避免空气刺激而加重呼吸道痉挛。

2.3 注重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尘肺患者呼吸防御机能和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吸尘的影响和破坏,以及肺部弥漫性纤维化,造成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易于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对感染严重的患者予以住隔离间。病房空气保持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通风时避免对流,防止患者受凉。病房空气每周紫外线消毒2次。使用一次性鼻导管,鼻导管每日更换。氧流表专人专用,每周用75%酒精擦拭,湿化瓶、湿化液每日更换。

2.4 干预患者的不良嗜好。通过入院评估和观察了解到本组中约有52%的患者有吸烟嗜好。吸烟可抑制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运动,促进杯状细胞增生,明显减弱支气管肺泡的功能,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排痰能力降低。我们将禁烟及相关内容列入入院宣教内容,并在病房及走廊张贴醒目的禁烟标志,发放禁烟知识手册,组织患者相互交流戒烟经验,与家属沟通取得合作,共同督促患者戒烟。

2.5 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尘肺者的活动耐力、肺功能和生活质量[3]。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对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和其他影响呼吸训练实施的疾病患者,由护士集中宣教和个别指导的形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训练方法主要有:(1)放松练习,坐位或站立调整呼吸,进行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练习10-15分钟。(2)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①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②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下移动,上移吸气,下滑呼气。③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④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各做10~20次。⑤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连续训练6个月。

3.小结

老年尘肺患者由于长期、反复住院,脱离社会,普遍有孤立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调整心态;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清理呼吸道、合理氧疗,可迅速改善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患者的焦虑情绪。随后不良行为干预、呼吸功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增强了呼吸功能,降低了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和病死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寿命也相对延长。

参考文献

[1] 马骏.实用尘肺病临床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50~54.

[2]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270-2002).

[3] 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6-838.

上一篇: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肌梗塞患者效果探析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35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