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经营企业利用期货平台的盈利方式探究

时间:2022-08-26 02:43:46

中国棉花经营企业利用期货平台的盈利方式探究

摘要:在未开设棉花期货市场前,我国涉棉企业常面临着价格巨大波动的风险,使企业承受着经营亏损,有了棉花期货交易平台后,出现了一批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成功涉棉企业,通过这些有效的经验,探究我国棉花经营企业在期现两市场、基差交易上打造的两种盈利方式。

关键词:棉花期货市场;仓单交割;基差交易

中图分类号: F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02-1

一、未开设棉花期货市场时棉农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我国棉花经营逐步进入“微利时代”,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开展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应”,而规模化经营常常意味着市场风险的放大。因为我国棉花加工能力大大高于棉花的产量,在收购季节,“僧多粥少”的状况导致涉棉企业在市场上“抢”购棉花。企业在“抢”来棉花的同时也“抢”来了风险。假如未来市场价格出现下跌,企业将蒙受损失。棉花行业出现了不“抢”货源,企业等“死”,赌一把去“抢”,可能会被行情呛“死”的局面。在没有棉花期货的时候,一家棉花企业“今年赚两千万,明天亏两千万”不足为奇。

二、棉农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成功经验

自郑商所于2004年6月1日推出棉花期货时,有的企业如湖北银丰公司就想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他们邀请郑商所的棉花期货专家,对集团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套期保值知识的培训,并挑选优秀人才去美国进行考察。通过培训学习和考察,坚定了他们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信心和决心。从2004年开始,银丰公司稳步参与期货市场的套保交易,2005年集团成立了期货部。

2007年以前,银丰集团期货部和现货部是分开的,期、现货市场的业务存在脱节。随着对期货市场认识的深入,银丰集团决定进一步完善机制,将期货部和现货部合并成市场部,统一负责期现货经营,在经营模式上完成了现货与期货的真正对接。

通过这种模式和运行机制,公司的经营活动由“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公司由过去的“抢”棉花,“赌”市场,到现在通过“订单”稳货源,利用期货“锁”风险和利润。公司有了发展的“资本”,就放开了经营手脚,公司大胆地在湖北省和新疆建立了棉花收购基地,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套保后,别人不敢收购,银丰敢于放心大胆地收购,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如今的银丰集团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一买一卖”的棉花企业,从昔日的“棉贩”正转变成为灵活运用衍生品工具的现代“棉商”。

三、棉花经营企业利用期货平台的方式建议

企业有了稳定优质的棉花资源,还要低风险地将棉花销售出去,才能确保实现盈利。棉农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期货平台,在期现结合、套期保值上打造出两种主要盈利方式。

(一)期现套利、仓单交割

当期货上的价格相对现货较高时,根据生产成本卖出套保合约,公司将从农民手中收购的棉花现货按郑商所的棉花交割标准加工成“期货棉”并注册成仓单,直接交售仓单获利。通过这一模式有效规避了现货价格风险。

例如,银丰集团下属京山银丰棉业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之初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薄弱、周边收购厂多等原因,公司连续两年出现经营亏损。为扭转经营局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盈利水平,京山银丰公司开始探索期现结合的经营方式,将收购的棉花加工并转化成仓单进行期现套利,套利量从2006年度的1000多吨上升到2007年度的4500吨。通过期货平台,京山银丰公司不仅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从2006年的2000吨上升到2007年的近万吨,而且平均每吨棉花可增加利润1000元左右,仅此一项2007年公司就增加盈利450万元,顺利实现了扭亏为盈。

同时,银丰公司结合每年现货贸易的实际情况,现货资源短缺或者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贴水时,在期货市场上做买期保值,并视现货情况进行实物交割,在交割时,提出现货客户需要、自己短缺的期货棉品种。例如,有的纺织厂需要新疆棉,但是公司可能只有内地棉;有的纺织企业需要四级棉,但是公司只有三级棉。2007年买进交割量达2万吨。通过利用期货市场购买所缺的棉花品种或等级,弥补公司品种结构的不合理,拓宽了现货经营渠道,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二)基差交易

银丰股份公司2008年2月底至3月初发现0807合约与现货的基差近2500点。在迅速分析未来国内棉花产业形势后,期货部提出利用当前的基差水平在0807合约上进行大胆的全额套保。

公司在基差平均2500点大量建仓,当时现货成本在1.37万元/吨。到后来基差逐步缩小,大约在基差为1000点时,公司在销售现货的同时将期货空头平仓,现货平均每吨亏损500元,期货平均每吨赚取1500元。这样每吨棉花可以赚取1000元/吨的基差利润,从而使得银丰公司在其他大多数棉花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盈利。

2007年,银丰集团参与郑棉期货交易量达10万余手,合50多万吨,交易量在全国涉棉企业中位居前列,是其棉花现货经营量的2.5倍,其中套保量约10万吨,其余40万吨为套利交易。现货棉花经营量从2005年的10.82万吨上升到2007年度的20多万吨,增长84.8%,占全省棉花产量的44%。在棉花期现货结合经营的带动下,2007年企业净利润增长42.5%。

棉花经营进入激烈市场竞争时代,棉花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面临着巨大转型需求。

期货市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管理价格风险的平台,使企业能够通过套保,规避价格风险,实现稳定经营的目标。企业需要充利用期货来把握市场脉搏,转移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涉棉企业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余世文(1971-),女,湖北武汉人,就职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中国证券注册分析师,研究方向:证券与期货。

上一篇: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浅谈农机化合作社的优势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