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时间:2022-08-26 02:25:29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及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的重要性,探讨了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说明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适度地提出具有整体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3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学生“问而不答”或“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有关外,还和教师的提问方式和提问艺术有很大关系。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提问的时间、问题的难度、问题提出后的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要掌握并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激发动机,活跃气氛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成功的教师并不在于他把知识讲得多么完美,而在于他能否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为了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人入胜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并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往往会在问题之前加上“这儿有一道抢答题”、“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脑筋动得快”、“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等等提示语,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这些激励性的话后,很快就会消除那种“与我无关”或等待观望的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争先恐后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用幽默诙谐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

二、适时巧问,教学相长

1. 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探索、追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例如,人教版SEFC Book 1B, Unit21, Body Language,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提问:“If there are no language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学生们就非常好奇,议论纷纷,然后紧接着提问:“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about body language?”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做出各种身势语来回答。

2. 过渡时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逆向、联想等思维方式,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能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 突出重点时提问。设计课堂提问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所谓重点,一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设计问题,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4. 化解难点时提问。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课堂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的难点有的在词汇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或习惯用法、文化差异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设计有效的问题来化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并获得知识。

5.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课堂提问后的第一等待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是让他们能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他们的思路。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的说明或斟酌,补充或改变答案。因此,如果能对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学生就能自由发挥,对问题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答可能就更完整了,提问也就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6. 提问要与控制课堂纪律相结合。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不良甚至违纪现象,比如学生打瞌睡、思想走神、相互交谈、把件、乱传纸条等等,教师要在不伤害这些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通过提问起到既提醒违纪学生,又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教师可先问其他学生:“Is he/she sleeping?”同时将该生轻轻摇醒,示意被问学生答:“No, he/she isn’t.”然后问该生:“What’s wrong with you?”该生可能会回答:“I am not feeling well.”教师再问全班学生:“What’s wrong with him/her?”学生们齐答:“He/She is not feeling well.”在此情景下,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人设问,难易适度

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提问,让学生人人有愿望、个个有机会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既要顾及到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想到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回答对象。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个性特征。我们知道提问对有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的问题。因此,教师切不可忽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保护学生。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几乎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一轰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转换角度和说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特别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再辅以肯定的眼神或动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四、认真评价,鼓励为主

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回答得不太恰当甚至错误,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与嘲笑,相反还会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获得成就感是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赞扬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而指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

事实表明,经常受批评的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他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多用“Very good!”,“Excellent!”,“That’s great!”,“Well done!”等鼓励性话语。如不完全正确,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如“That’s almost correct.”,“Better than last time.”等。如果回答错误,不要完全否定他们的答案,更不能责骂、讽刺、挖苦学生,而要尽可能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如“Your answer is not the right one to this question. But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Thank you.”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减少对学习英语的恐惧。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艺术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适时适度的课堂提问往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张正东.外语教学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 刘国显.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5] 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4).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松树中学 733000)

上一篇:论高中生物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语文实践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