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法

时间:2022-08-26 12:57:59

研究性学习法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研究性学习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发现“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之内。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研究性学习从含义来看,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上,它作为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广义上,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文所阐述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正是从广义上来说的。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开展问题式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知识的呈现――理解――巩固――评价模式,而研究性课程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设计研究性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①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争议性、有研究的价值。②对文章的主旨有深刻的揭示。比如《祝福》中是谁促使祥林嫂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鲁四老爷?柳妈?封建礼教?祥林嫂自身的愚昧?……

在预习时,先把鲁迅的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这篇课文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只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

(1)鲁四老爷:一个冷血的看客?

(2)柳妈善女人?刽子手?

(3)封建礼教:无形的枷锁?

(4)祥林嫂自身的愚昧?

然后再把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从人物分析的角度,结合教材,从教材中寻找依据。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最后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开展比较式的研究性学习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本身就是研究,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比较,可以是文章标题的比较,同单元课文的比较、不同体裁课文比较、思想内容的比较、课文与学生习作的比较、文章结构的比较、表现手法的比较等。比如: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文章中也各有千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写道: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孙犁的《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两段文字都写荷花,而前者展示荷花静态的美,用“亭亭”、“袅娜”、“明珠”、“星星”作比准确生动地描绘出荷花的优美的姿态和色泽状态。后者用“铜墙铁壁”、“密密层层”、“舒展”、“哨兵”比喻泥人呈现荷花坚毅之美。比较之中凸现出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鉴别出描写的准确生动程度。

三、开展专题式研究性学习

开展专题式研究性学习,就是摒弃传统的以课文为教学单位的方法。按专题来组织教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专题”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和研讨方式,力求做到灵活、生动、科学、有效。这里的灵活就是要因“题”而异,生动就是要有活泼的学风,科学就是要突出“专题”的重点难点,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研讨,有效就是要务实,开展专题式研究性学习,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比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高中《语文》中有小说四篇《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守财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教学中,可将四篇文章汇为一体,构成一个专题化单元。再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和能力要求确定本单元学习讨论的重点专题:细节描写在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开展拓展式研究性学习

拓展式研究学习法的核心是“互动”和“迁移”。它以教材为基础,以探究、迁移为手段,以能力培养、规律探索、实践运用为终极目标比如:高中《语文》中有《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习这类课文,就采用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这类课文可以这样设计:①筛选问题,确立研究小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整合出几个小专题,然后让学生选其中的一个专题,或独立或组成小组分头找资料完成研究任务。②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先教给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找出有用材料的方法。③分析整合,形成小论文。学生通过阅读消化,了解课题的有关范围并从文章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阅对象。如: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受后40回的影响,和书中的绛珠仙草还泪而逝的故事,大部分人都认为林是泪尽而逝。但有一部分说她是投水而死的,也有人说她是和晴雯一样受诽谤而死的。研究其死因,必须得先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相关材料。

当然,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并不否定和排斥其他教学方式。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他教学方式为基础,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如何突破英语单词关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