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6 11:15:36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运用;特点;价值;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90―01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点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研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境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体育教学展现了广阔的碧海蓝天。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有的体育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浮浅化、形式化,将心思用于课的形式上,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教学内容,走向了伪研究性学习的误区。而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体育尖子学生,而是所有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因此,体育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应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的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三、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1.进入问题情境。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如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或者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如,让学生“调查你所在社区居民的健身娱乐方式”、“调查你所生活区域内的体育教育资源”等,问题的获得可采取如下方式: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范围,学生自行选择题目或同一题目的不同视角;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生自行选择。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避免教师直接向学生指定问题,因为让学生“发现问题”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2.实践体验。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一阶段,学生既可以采取独立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新方式。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如对收集、分析信息资料、访谈、实地调查、整理资料和他人交流等的指导等。

3.表达和交流。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要求学生要按一定的要求撰写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编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观点等。

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伴们分享研究成果,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编辑:王金梅

上一篇: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实训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几个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