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8-26 10:20:42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金短缺;住房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质量、户型、配套措施等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在资金方面,筹资中需要转换政府角色,积极引导形成政企合作共建的局面,政府引导和创新其他融资渠道;在机制方面,建立严格的收入、资产审核制度,做好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在建筑方面,必须加强房屋的质量管理,设计更加合理适用的户型结构,完善住房周围的配套设施,同时住房选址也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便利要求。

【关键字】保障性住房;问题;措施

令人惊喜的是:亲民、爱民、惠民毫无疑问地成为今年两会的突出主题,一改过去如饥似渴地盯着GDP的增长,而忽略民生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诉求,过分强调“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忽视了“共同富裕”的最总关怀。诸如关乎就业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关乎农民工工资的特别关注,关乎百姓生活的物价控制等。在衣、食、住、行这四种人的基本需求中,衣食无忧已成不争的事实,那么住房就成了百姓迫切要求解决的突出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性住房在将近一年的调控中,各地置疑声嘈嘈杂杂,小动作亦呼亦闪。虽然出现房价全面停长,可居高的房价仍然令低收入百姓无力触摸,甚至中等收入家庭也是望尘莫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实施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其目的是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限标准、限房价或限租金的住房。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

一、大面积保障性住房建设初现,问题凸显

始于2003年,在2011年遭到严厉限制的房地产商品房市场曾经是蓬勃发展、热火朝天,而那时房地产保障性住房却默默无闻,难有声浪,房地产业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明显。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致命冲击,房地产政策调控仍将持续延伸,但为了保证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继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期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这是从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和发展惠民的经济角度,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举措。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央政府严控商品房,提倡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各别地方政府分不清经济与民生孰重孰轻的问题,经济发展目的和手段模糊,对建设保障性住房措施不得力等。

1、房地产建设观念含糊, 改善民生的信心不突出

目前有种把经济增长置于超越“民富”地位的错误观念,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可带来政治佳绩,迎来职务的进步,此乃为官者孜孜以求的鲜亮目标,殊不知“当官不予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把发展经济当作目的,而把改善民生忽略的一干二净,就造成了本末倒置,可谓“丢了西瓜拣芝麻”。因此,保证民生应被视为核心追求,并作为考核的首要选项。要让执政者明白“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的道理,要把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当作干部考核的必要指标,积淀该控的控、该建的建的亘古不变的为民之观念。

“该控的”已在《房地产 “调”而不“控”的原因及对策》(《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三期)上做了具体的阐述。这里重点谈一下“该建的”,即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

2、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足够的支撑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有政府财政补贴、金融机构贷款和债券市场融资等主要渠道。然而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是政府投入。这是因为政府采取限套型、限房价的政策,使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利润较低,同时相应的金融保障政策还不完善,贷款担保手段缺失,金融支持渠道单一,贷款流通渠道不畅,使得房地产商不愿投入资金,因此只有通过政府的投资来获得资金保障,相对于国外完整的“保障性住房”计划,我们缺乏长期有效的战略谋划。而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抑制了地方卖地收入,各地方税收收入明显减少,尤其是对一些本身并不富裕的中西部地区,建设资金筹措和征地拆迁压力比较大,支撑保障性住房建设更显得难上加难。没有抓住房地产发展最快的时机,增加住房土地出让、建房利润分流对保障性住房资金保证,没能通过取富济贫以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困,这也是造成资金困难的原因之一。

3、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急速展开,各项制度准备跟进不够,造成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其主要原因:一是保障性住房申请对象个人收入不透明,目前还没有建立社会全面、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这不仅造成收人核定及人员确认的难度大,而且就业、收人变化时更难适时、准确地进行复核和清查,造成住房“准入”与“退出”的监管困难;二是住房档案信息系统不健全,大部分城市基本上没有建立住房档案,即使有一些城市建立了,也没有实施动态管理。无法展开城内关联或城与城互动,导致难以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三是涉及金融、车管、房管、税务、户籍管理等多达十多个与个人财产、家庭状况密切相关部门,没有实行信息共享和严密联动审核;四是缺乏公示程序,监督不力。

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方面是房源不足,许多中低收入家庭不能享受保障政策,出现僧多粥少,延长解困的时限;而另一方面却又是大量的保障性住房违规出租,好事没有办好,凸现管理的缺陷。

此外,属于保障性住房的廉租房的退出机制也不够完善,有些人收入提高了,却依然长期居住廉租房或领取廉租房补贴,出现该退的不退,该保的保不上的现象。非保障对象对保障性住房利益的追逐,造成了保障性住房政策保障的偏失。

上一篇:浅谈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