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存在理论的探讨

时间:2022-08-26 10:18:56

有关企业存在理论的探讨

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以来,关于企业存在理论的探讨持续不衰。企业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经典企业理论难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们,并激励他们努力寻找其中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比较经典的理论流派,本文按图索骥地沿着主要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对企业存在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进行梳理,分析比较不同的企业存在理论,并展望未来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古典经济理论对企业存在的解释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起源是分工,即企业是分工的产物。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用缝衣针工厂的例子分析了专业化分工问题,指出分工是生产率进步的源泉。他发现:只要交易机会继续存在,专门制造一种商品以便与其他专业人员制造的另一种商品进行交易,就可以赚取利润。

二、新古典经济理论对企业存在的解释

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把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制造某种最终产品以达到规模经济。这种观点仅仅是对生产决策的解释,它很难解释对一个生产组织的需要。该理论之所以对企业存在持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它对企业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的技术特征,关注的主要是市场的运行,因此提供的是一个简化的企业理论,即企业是由代表技术的抽象生产函数描述;企业由利润最大化动机驱动;企业所面对价格由市场均衡给定。在这样一种理想化、简单化的经济理论模型中,企业就被抽象为一个生产函数,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的市场约束条件下,选择采用使其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组合,将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事实上,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眼中,企业与其说是一个“黑匣子”,还不如说是一个使用要素进行生产的透明的技术机制。由此可见,新古典经济理论对企业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企业表层,对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一问题的解释还是不够深入。

三、新制度主义经济理论对企业存在的解释

新制度主义经济理论的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在其开创性的著作《企业的性质》中,提出“利用市场是有成本的” ,“通过建立一个组织,并承认某种权威(企业家)来指挥资源的分配,会节省某些市场成本。”因而,在科斯看来,对交易成本的回避是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的替代,是一系列合约被一个合约替代、短期合约被长期合约替代。科斯指出,当经济主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包括协商谈判、履行协议所需的各种资源的费用,制定谈判策略所需信息的费用,谈判所花时间,以及防止谈判各方欺骗行为的费用等。在企业之外,市场机制起协调作用;在企业之内,市场协调为企业家协调所替代。简而言之,他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市场交易相比,它能够以较少的费用来完成这些交易。

四、企业能力理论对企业存在的解释

企业能力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理论,该理论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对企业产出的研究引向对企业投入的研究。人们开始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内部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企业理论在打开企业内部“黑箱”上迈出了一大步。该理论秉承亚当?斯密生产分工理论,突出研究企业的能力分工,并不像科斯的企业理论那样强调交易费用。企业能力理论在知识特性的基础上解释企业的存在,根据其角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个观点:企业存在的比较优势论和企业存在的知识整合轮。前者是从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出发,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与其他两种组织相比具有优越性,这两种组织分别是市场和其他企业。后者认为,企业作为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机构而存在,因为这种机构能够创造使多个个体整合其特有知识的条件。前面已经阐述过交易费用论认为企业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避免同市场交易相关的费用;而该理论则关心与特殊交易类型相关的费用。然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该理论强调企业是管理团队生产的组织,而非交易的机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侧重于从技术层面出发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而新制度主义理论侧重于从制度层面出发把企业存在的原因归结于节约交易费用。从这一点上看来,后者对企业存在问题的认识较前者要深刻些。但是,我们要明确企业是技术与制度的结合,因此,我们对企业存在的理论认知,要综合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才可以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企业能力理论的一个分支从企业的异质性出发,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与其他两种组织即市场和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优越性,从而把其他企业也纳入分析中,其目的是想阐明单个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即为什么这个企业的资源未被分配到其他企业。从这一点来看,企业能力理论对企业存在的解释更深入了一步。总而言之,上述四种主要经济学理论流派对企业存在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层层递进的,但是应该看到它们对企业存在的解释还是不够全面的,往往仅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出发来阐述企业存在的原因,因此,我认为,如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通过找寻一个有机融合点,构建起关于企业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模式,将是今后企业存在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改制后中小出版社发展道路分析 下一篇:如何提高企业报新闻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