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

时间:2022-08-26 07:31:07

语文课如何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

摘要:创设情景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营造和课文内容一致的氛围,利用诗歌所创造的优美意境,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情景,利用故事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讨,利用学过的课文,唤起学生相同的心灵感受。

关键词:教学情境;歌曲;诗歌;故事;学过的课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96-0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教学情境,能触发学生类似的生活感受,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不知不觉融入到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去。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根据语文学科注重情感体验的特点,如何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营造和课文内容一致的氛围

喜欢音乐几乎是人的天性。当人们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往往借助于音乐,我们熟悉的许多歌曲都是表达人类独特的心灵感受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一切课程资源,让音乐艺术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课外资源。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文内容和主题了然于胸。这样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才能从内心深切感受到哪首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最接近、最相似。这样,选取的歌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史铁生的《合欢树》中,塑造了一位无私无怨、执着坚强、宽厚仁爱、牺牲自我,为孩子情愿付出一切的平凡而伟大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为当时不能体谅母亲的良苦用心的愧疚和忏悔之情。满文军的歌曲《懂你》也是一曲唱给无私奉献的母亲的赞歌,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所以,课前给学生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同时用字幕打出歌词: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告诉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爱你/花静静的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告诉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当歌曲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歌曲所渲染的情景之中,教师深情地说:著名作家史铁生也有一位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欣赏他的经典篇目――《合欢树》,去体验其中的深深的、浓浓的母爱。

二、利用诗歌所创造的优美意境,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情境

诗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样式,它所渲染的优美意境,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人思维活跃,感情充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课文意境相协调的诗歌,充分利用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来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向往之情。比如,《有月亮的晚上》描绘了一幅月下师生读书的又没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人物心灵的纯美。教师满含深情地为学生朗诵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当学生已经被优美的诗歌所感染时,教师引导学生:千百年来,月亮是相思的代表和象征。但是,你想知道在一个个有月亮的晚上,在一个幽静的小山村发生了那些和月光一样美好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连明的《有月亮的晚上》。

三、利用故事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讨

说明文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原则。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时,我是这样设置导语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我读过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讲述的是一个16岁的少年放牧这一群羊,他每天在固定时间赶着羊群到一个水泡子去饮水。一天,当午饭后,他和以往一样赶着羊群走向水泡子后,他爷爷发现天空的颜色变得昏黄而发红,预感到一场大的沙尘暴将要袭来,想去将孙子叫回来。但沙尘暴说来就来,不等爷爷出门,铺天盖地的黄沙将天地间搅得一团昏黄。等到沙尘暴停止,爷爷跑到水泡子边去寻找孙子和羊群,当时的场景让这位老人目瞪口呆,水泡子不见了,被黄沙完全覆盖,当然覆盖的还有他的孙子和羊群。第二个故事,是一位驻沙漠地区的连长的故事,他的岳母来部队探亲,那是部队配备还落后。当他岳母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要求回家的时候,这个连长赶着牛车送岳母离开。半路上遇到突发的沙尘暴,连长凭着多年沙漠生活的经验,死死抱住一丛沙漠荆棘,并将头钻进去,得以生存下来。沙尘暴停止后,却无论如何找不到岳母的踪影。一年后,在沙漠找到一具尸骨,了这位连长从假牙认出就是岳母的尸骨,嚎啕大哭。这两个故事都是在讲述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的,同学们想一想:沙尘暴的策源地是哪里?沙漠。治理沙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老先生的《向沙漠进军》,从中我们能了解沙漠,学习一些治理沙漠的办法。

四、利用学过的课文,唤起学生心相同的心灵感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从学过的旧知识中,能有新的感受是多么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学过课文的回顾,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养成融会贯通的思维习惯,从而将所学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学习《陋室铭》时,我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提问:我们曾经读过莫泊桑写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的宿舍和刘禹锡的陋室,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归纳:都很简陋,福楼拜的“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刘禹锡住的“斯是陋室”。他们都有很多高尚博学的客人,那一篇写了几位大文学家,这一篇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者表达了相近的情趣,但写法不尽相同。前一篇描写细腻,是写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记物的铭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禹锡的《陋室铭》。

总之,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可以从古诗词、生活事件、社会新闻、历史名人等等方面,引入新课,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厚而有趣,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上一篇:开设统计学实验课的教学探讨 下一篇:浅谈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