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与支教现状研究

时间:2022-08-26 06:36:13

农村教育与支教现状研究

一、实证调查结果归纳

1、广东省群众的支教倾向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541名群众的支教倾向如表一。2、广东省“三区”受援县中小学师资力量和教育环境概况三区受援县中小学的教师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年龄结构上,41~50岁的教师占主导,所占比例为38.3%;每学期负责三门(含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70%;每周课时量约为16-20节和21-25节的教师分别占28.3%和50%;认为省农村学校缺失教师情况很严重占85%。在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上,68.3%的教师认为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其次是投资经费短缺,约占63.3%;81.7%的教师认为改善农村教育主要着力点是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68.3%的教师认为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46.7%的教师认为支教活动带来最大的效果是引起社会的关注,增强对当地教育的扶持力度。关于支教活动对村当地学生的影响,63.3%的教师认为支教可扩展学生的知识,弥补了当地教学资源的不足;而学生受支教的频率只是偶尔的比例为58.3%;支教只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占60%;总体而言,66.7%的教师赞成支教活动的进行,且51.7%的教师认为其发挥的作用大。3、广东省“得基金”支教志愿者支教情况从支教志愿者的调查情况看,51.9%的支教者为学生;年龄在20~25岁的支教者占多数,约一半;而当中63.6%的人支教时间一般在半年以内,只有18.2%的人曾支教过两年以上;关于支教原因,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人”和“锻炼自己”的人分别占40.9%、27.3%和22.7%。支教效果方面,90%的支教者认为受支教的学生热情度高,气氛好;81.8%的人认为他们的支教弥补了当地师资力量的不足;认为“对地方的不适应”和“得不到当地和外界的关心和支持”是支教者面临最大的障碍,均占27.3%。

二、广东省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

(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月乐堂小学仅由一个简陋操场、一栋三层教学楼、一栋一层楼的教工宿舍和一个文化广场组成,一堵残破的围墙甚至无法保证学生避免跌落斜坡的危险,与月乐堂小学相比,鹤市小学与江中学虽不存在安全隐患,但稀缺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简单的运动器材等,这并不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然而通过访谈得知,相比起教学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了更大难题。月乐堂小学教师一直不足,而鹤市小学和江中学却教师流失严重,几乎每年都有教师外调,不合理的教师调配使原本师资力量就不足的学校形势更严峻。

(二)教师教学课程单一,任课专业不对口、任课过多

经调查,三所学校均出现了教师身兼多科的问题。普通教师每周的任课时长在8~10个课时之间,但月乐堂小学的教师每周高达26个课时,并且这在学校并不出奇。许多学校师资不足,教师专业对口与课程数目不平衡,教师不得不教多门课程或几个年级。巨大的教学压力使非对口专业的教师不得不自学其他科目,但这种行为具有风险,它并不保证能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接受全部知识信息,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三)相关政策未得落实,扶持力度仍需加大

据了解,月乐堂小学的教科书每年都在更换,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内容和进度,频繁更换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衔接性。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把守教科书的选用,但教科书频繁更换的现象并未改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盲点。调查数据显示不少教师对于政府的扶持和投入不满意,更多的教师希望能获取多些教学器材,这说明当前农村教育环境仍需改善,政府应重视。

三、广东省支教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月乐堂小学曾在2013年9月迎来江门市海江区教育局选派的李赞贺与曾翠芳二人赴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鹤市小学是应届毕业生支教实习的热门地点之一,最近的支教行动在2012年9月。而江中学自2010年开始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支教活动已有五年;2014年6月,香港理工大学师生共20人自费到该校进行为期六天的支教活动。以上案例可看出支教活动在近几年频繁出现,但经深入了解,这些支教活动属于短、中期支教,除了月乐堂小学的支教,其他两所学校的支教活动属于一种拓展类支教,即开展课外活动与交流,另一种属于实习支教,即通过支教完成个人实习工作。此外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成为了目前支教队伍的主力军,且他们提供的支教活动普遍得到受援地当地认可,这种认可更多是在对填补师资空缺和知识扩展上。

(二)问题

1、支教频率低,支教时间短支教分长期、接力及假期支教,其中假期支教即短期支教,指支教活动时长在两个月内。从调查结果归纳中可知,目前大多数支教属于短期支教,由于频率低时间短,短期支教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教师的频繁更迭不仅会对学生的内心造成影响,更可能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2、人员考察不严谨,后期反馈不到位大多数支教者在支教前期并未通过严格的审查,且在这之前未做好相关的了解准备工作,这并不能保证支教者的教学质量,易出现教学事故;而支教结束后的反馈和接力工作也并未到位,支教者并不能很好地获知受援地之后的情况及对自己工作的鉴定,不利于提升支教能力,而且多数支教组织或个人在支教接力方面也未尝有过思考,未考虑到支教之后的善后工作。3、政府扶持力度较低,当地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和支教组织的联系一直是不容小觑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通过支教组织招募更多优秀的支教人员,另一方面支教组织在政府的规范管理和扶持下推广支教活动。但从支教者的口中可知,大多数人曾因语言、习俗、生活习惯等差异阻碍了支教工作的开展。这说明政府对支教工作并未很好地了解重视,导致政府和支教者脱节,支教人员未能得到当地人的帮助。

四、建议与措施

(一)各地教育局设立支教工作室。

它是集组织、选拔、培训、分配、监督为一体对支教者规范化管理的部门。其主要职能为学校调研、师资招募、支教人员筛选及培训、支教地区分配、支教情况评估及鉴定、审批公募权。

(二)建立政府与社会慈善机构合作模式。

政府通过开放多平台、多途径给企业进行申请公募权,以严格的监管取代过于严格的审批。对有意愿合作的慈善企业或机构,政府须评估认定,符合条件者,通过签约赋予其公募权。慈善机构获得公募权后,对政府开展的支教进行前期宣传并发起募捐活动,并在政府监督下扩大募捐范围,更好地实现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对于募捐所获物资的用途,以透明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公开。公募权审批难度降低,能动员社会群众的力量,有效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等问题。而在政府公信力的支持和公开透明物资的机制下,极大提高群众对慈善机构的认可度,利于慈善机构募捐活动的开展。

(三)以艺术支教代替传统短期支教。

在短期支教中,以艺术支教代替传统支教,即以艺术课代替大三科,将短期支教的重心转移至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掘艺术天赋上。在不影响学生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设艺术课程,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艺术课的权利,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四)城乡“一对一、一对多”教学支援模式。

在长期支教中,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农村教育扶持模式考核城镇中小学教学质量和评估学校师资力量,以此为标准判定一个学校是否具备扶持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能力;完成考核后为城乡中小学配对,安排城镇中小学固定扶持一个或多个农村中小学,主要提供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此外城乡中小学在不影响师资力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短期教师交流,将两地教师互换,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促进城乡教学理念的交流与学习。

(五)制定支教监督机制。

该制度包括评估和奖惩。评估包括绩效考核、教师和校领导评估。奖惩制度针对绩效考核达到优秀者,在激励政策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额外奖励;对于未符合标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再教育或惩戒。

作者:课题组 单位:广州大学

上一篇:特效艺术应用下的影视三维动画设计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