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责任与学风建设

时间:2022-08-26 06:19:05

高校教师的责任与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它是一所学校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的综合反映,其内化的本质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其外化的表现是学校教师在教书与育人、治学与科研上的风气和学生在学习上的风气。良好的学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够作为无形的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向上、奋发进取,也能够产生凝聚力,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学风。虽然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气或育人单位的文化组成部分,与学校的历史积淀、管理体系及社会影响密切相关,涉及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师德学品是关键。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前提和保障。

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软硬兼备”,软件是指人文化、情感化。硬件上对一个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的内容,将它们融会贯通,做到深入浅出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听起来有条理、有重点。这里我要谈的主要是高校教师如何从以下几个软件方面对学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爱岗敬业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尽可能丰富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始终弘扬科学精神和严谨踏实的、一丝不苟的作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人们的精神需求、认知方式和价值判断呈多样化趋势。应当看到受国内外各种文化力量相互碰撞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大学校园内部分师生弱化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价值取舍以自我为中心。少数大学教师不敬业爱岗,不潜心为学,学术道德观念淡薄,急功近利,治学松弛,对高等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事业心,严重影响学风建设。学生培养的责任在教师,教师的风貌系于师德,教师应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书育人的座右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树立学风典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爱心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甘泉,也是教师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只要用真挚的爱去感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热情和信任与学生沟通,就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和仰慕之心,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不愿意落后于人。教师爱岗敬业,对自己的事业“知之、好之、乐之”,将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课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严谨的学风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崇尚科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

授之以渔

对学生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习。要求教师改变“教”的内涵,变信息教学为方法教学,在精简后的时间里,着重指点方向,指示重点,指导自学。课堂上虽不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也应更多地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上下功夫,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做文章。陶行知先生为提倡“启发式”教育、改变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教育方法,曾经作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那是在武汉大学,他夹着一只皮包走上了讲台,还没开始演讲就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鸡不吃只是咯咯叫;陶先生又掰开鸡嘴,把米粒硬塞进去,鸡挣扎着就是不肯吃,接着他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便从容地低着头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说话了:“你逼迫,鸡不吃米,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去吃。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习的,即使学了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就会把知识还给先生。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对老师而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意味着自我规范教学行为。教与学双方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另外,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他们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和适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注意捕捉学科前沿动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举案例,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注重借助知识讲解方法和规律。只有面对实际问题,学生才能够发现学问的价值,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注课堂气氛

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会有不同的课堂气氛。有的班级安静内向,有的班级活泼开朗,有的班级疏远冷漠。教师可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意识地培养合理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若有融洽的气氛,学生就喜欢接近你,更易于服从你的教诲。反之,教师语言刻薄,态度生硬,冷若冰霜,学生的情绪就不高,对老师有戒心,甚至是消极对抗,学习的气氛、教育的效果就差了。心理学认为:人在心情舒畅时才思敏捷,幽默机智,各种能力都会增强,反之,若情绪低沉、沮丧、抑郁,则思维迟钝,各种能力都下降。作为教师应懂得这一点,及时控制自己和学生的情绪,用真诚的爱心去发掘学生的才智。合理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思想自由地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很可能会有自发的、甚至创造性的火花迸发出来。课后也会自发自觉地学习。作为老师可以在第一次上课时就给自己的课堂形象作一个定位,用微笑的表情、柔和轻松的语言来接近他们,消除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课间与学生聊聊天,可侧面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感受,也可谈课外的事情。与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老师上课时的紧张心理,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课程考核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各项技能的情况。目前许多教师偏重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点的考核,有的授课教师要求相对轻松,考试相对随意,甚至不负责任,导致一些学生考试观念不端正,不重视考试前的复习,考风考纪淡化,涣散了学习风气,考核手段没能起到督促学生日常学习的作用。因此要端正教风、考风,体现“以考促学”的思想,给学风建设一个正确的导向。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大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研究性教学,因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大学教学工作的题中应有

之义。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和科研本来就是高校教师不可分割的两大任务。开展科研活动,不仅能产生新的科学技术,推动学科的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进步,更主要和直接的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的意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把学习和科研结合起来,有助于养成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有助于突破课堂和教材知识学习的局限,扩大知识视野,有助于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独立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总结,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学风建设起着推动作用。

但有少数教师不重视教学学术水平,急功近利,注重科研工作,却没有处理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课堂教学敷衍,课堂纪律、学生学习积极性听之任之,育人意识淡薄,严重影响学风建设。

总之,教师的教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好的教风才能带出好的学生。教师要明确职责,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即通过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对学生,既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又要敢抓敢管、严格要求。改变学生中拥有的那种考上大学就一劳永逸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一生中必须抓紧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补充最初获得的知识。要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不断培训,终身充电,知道“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教师应把教学过程视为“知识传授+思想、情感交流+智慧能力的培养+个性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扬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作风,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使这种氛围成为学生努力向上、奋发进取的无形动力,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熏染。

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向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岗敬业的模范。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高校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不仅要自尊自励,学为人师,而且要行为世范,做社会道德的榜样和示范。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重塑 下一篇:关于青年专业教师担任高校班主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