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素养: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时间:2022-08-26 05:47:59

提高信息素养: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对信息技术原理、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掌握,还包括利用、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更包括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它们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的综合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相比一般信息素养来说,有其职业的独特性。具体来说,则是指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一、小学教师有必要提高信息素养吗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们集体性地进入了Web2.0时代。相比于Web1.0时代,Web2.0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网站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用户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为主动的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在Web2.0环境下,学习者通过博客(Blog)、播客(Podoast)、维基百科(Wiki)、站点摘要(RSS)、社会网络(SN)、Coogle协作平台,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微博、微信等应用技术的支持,既可以吸收知识,又能通过自我建构来创新甚至创造新知识并进行网上,从而引爆了学习者参与、共享、创造新知识的巨大能量。可以说,Web2.0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些有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传达给人们自由、平等、开放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理念。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作为小学生人生启蒙者的小学教师,有必要改变自己、提升信息素养吗?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小学阶段知识简单,教师信息能力作用不大;有的老师会认为,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与其他课程教师关系不紧密,所以没必要提高;还有的老师认为,会做多媒体课件、会上网就是具备了信息素养,目前的知识已足够,没必要再去提高……然而笔者认为,小学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创新一代的重任,需要正确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 教师不能被学生远远抛在后面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世界,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早已成为当今社会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是学习型社会人们“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信息获取、信息利用都不会,那么在信息社会中将无法立足。现在,就连小学生都能轻松通过网络进行资源搜索、知识学习和交流互动,如果小学教师不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紧跟时代的步伐,将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甚至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2 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教师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信息技术也在引发课程教学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习方式。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应该敏感地意识到这种趋势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挑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3 信息世界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的变革也极大地拓展着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并深刻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论坛,教师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开展各种网络教研活动,极大地优化教师交流的方式;利用百科全书(Wiki),教师可以平等地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共同写作与交流;博客(Blog)、微博可以极大地促进师师交流、师生交流;利用站点摘要(RSS)技术,教师可以不必登录网站就能实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的网站内容;利用社会网络(SN),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让更多对此感兴趣的用户参与进来展开交流、评价与讨论,还可以很自然地搭建起网上交流平台与虚拟教学平台,也可以让学生借助这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如:QQ群、微信),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Web2.0环境已经开始并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教师如何提升信息素养

目前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信息意识陈旧、获取信息手段落后、信息鉴别能力差、信息利用率不高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信息素养的深刻认识;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不良;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虽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却又效果欠佳;教师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等。那么小学教师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呢?

1 转变教育观念,强化信息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传递者,是“知识的绝对权威”。而Web2.0时代,提倡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资料提供者和评价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信息社会下教师角色发生的重大转变,重新认识小学教学的特点,不断强化自己的信息意识,增强提升信息素养的自觉性,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以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

2 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信息能力

在Web2.0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态势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主动积极地寻找机会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技术培训。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网络远程培训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到学习的行列当中。因为网络远程培训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网络资源,还可以借助这样的平台与更多的专家、同行进行交流。

3 加强自我培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是一个持续性问题,单纯依靠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应用、学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1)对新技术、新观念要不断加以尝试,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弄清信息技术能做什么、有什么应用价值,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充足的时间、制订合理的计划逐步提高。

(2)改变学习方式,提倡网络自主——协作式学习。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博客、微博或个人网站等,与其他专家、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讨论互助,资源共享,协作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经常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了解他们是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从中吸取有益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水平。能否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方法、资源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整合在一起,是衡量小学教师是否称职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一条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道路。

(4)克服困难,分段提高。一般来说,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下班后还有家庭孩子需要照顾,往往一天忙碌下来,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努力克服困难,挤出时间或利用双休日进行网络自学,或利用寒暑假参加集中培训。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阶段制订合理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4 加强信息道德,注重信息安全

教师信息道德指的是在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的活动过程中以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道德关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道德是把握信息素养健康发展的方向。小学教师一方面自己是身处信息社会中的人,另一方面更担负着对小学生的引领示范责任,这就要求有更高的信息道德素养。具体来说包括:(1)健康、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安全,不上非法网站,不传播不制造有害的计算机病毒,不传播并抵制虚假有害信息。(2)尊重知识产权、劳动成果和个人隐私,不使用盗版软件,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和信息腐蚀,促进信息资源的健康、安全使用。(3)通过专家培训、自我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了解信息技术的利弊以及和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高尚的信息道德情操,并在教学工作中积极示范、传授与信息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和道德习惯,从小培养小学生信息道德与安全意识。(4)培养良好的合作互助精神,同时保证自己劳动成果的纯洁性,不剽窃他人作品。

Web2.0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它让教师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互联网内容的创造中来,使得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师教育思想发生了新的改变和升级。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将面临Web2.0时代的挑战。也就是,要全面转向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成为技术的主人”。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特别重视web2.0环境下的信息素养培养,以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系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上一篇:激发智慧释放潜能 下一篇:山间小道上的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