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移动学习

时间:2022-08-26 04:35:16

中小学生移动学习

【摘要】家长是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利益相关者,在中小学生移动学习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干预作用。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学段、不同学历、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城市家长对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态度与需求。为使家长认同并支持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研究建议:普及移动学习理念;合理定位移动学习费用,普及应用与个性化应用相结合,增强移动学习吸引力;提高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质量,增强资源、服务与教育的融合性。

【关键词】中小学生;移动学习;家长;态度;需求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039-06

一 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Dad等移动终端设备,产业界(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出版社、数字资源开发商等)不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移动学习产品,移动学习试点项目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大连等城市的中小学试点、推广……移动学习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长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监护人,是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终端、资源、服务的最终购买者,他们的态度与需求对于移动学习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分别以“移动学习,家长”、“移动教育,家长”为检索词,从篇名、关键词、摘要三个角度,对1999-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模糊检索,共搜索到8篇研究性文献,但均与笔者研究内容无关。在国内有关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研究中,家长的态度与需求并未引起应有尊重与足够重视。

家长是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利益相关者,家长的态度与行为对中小学生移动学习发展起到重要干预作用。研究家长的态度与需求,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移动学习发展政策和产业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与市场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形式。本文研究城市家长对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态度与需求。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编制问卷。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特征信息,如子女学段、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经济收入,旨在分析人口学特征对态度与需求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家长态度,含家长对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态度、影响因素、费用承受力、子女手机配备态度;第三部分是家长需求,含资源需求与应用方式需求。

3 调研实施

根据北京市各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分层随机抽样,对来自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大兴区11所中小学的家长展开调研。3所小学分布于东城区、朝阳区、大兴区;4所初中分布于东城区、西城区、大兴区:4所高中分布于东城区、西城区、大兴区。共发放问卷570份,其中小学家长问卷150份,初中200份,高中220份。对漏答或无效填答均视为无效,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10份,其中小学147份,初中163份,高中200份,问卷有效率为89.5%。为使家长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笔者在问卷中对移动学习进行了简单解释。

4 信度与效度说明

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进行问卷编制,抽样覆盖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家长群体,研究数据在讨论意义上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信度较高。问卷准确测出家长对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态度与需求,达到研究目的,效度较高。

三 数据与分析

1 家长样本描述

共调研父亲187位(36.7%),母亲323位(63.3%)。30岁以内家长9位(1.8%),31-40岁199位(39%),41-50岁281位(55.1%),51岁及以上21位(4.1%)。以30岁至50岁家长为主体,占94%。

父亲或母亲中,最高学历者的学历分布:大专以下25.5%,(小学毕业占1%,初中毕业占7.1%,高中/中专/技校毕业占17.5%),大专或本科53.9%(大专18%,本科35.9%),硕士或博士20.4%。

家庭月人均经济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占22%(300元以下1.4%,301.1000元5.1%,1001-2000元15.5%),2001至7000元占55.9%(2001—3000元20.2%,3001—5000元24.7%,5001.7000元11%),7000元以上占22.2%(7001.10000元12.2%,10000元以上10%)。

家长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属于“特别贫困、贫困的”的占7.6%,属于“中等水平”的占84.1%,属于“富裕或很富裕”的占8.2%。

家长职业涉及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个体经营者、公司普通职员、公司底层干部、公司高层主管、教师、医务工作人员、公务员、自由职业者、服务人员、家庭主妇等。

2 家长态度

(1)对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态度

对子女通过手机、Ipad、上网本等终端进行移动学习,53.9%的家长表示“愿意,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就会支持”;20.6%表示“不愿意”,认为“这样的设备对学习帮助不会太大”;24.9%表示“要依据家庭收入和移动学习费用而定”。

将学段与家长对子女移动学习的态度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2.157,df=2,p=0.340。不同学段家长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将性别与家长对子女移动学习的态度进行Mann-Whitney检验,z=1.208,p=0.227。父亲与母亲在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将学历与家长对子女移动学习的态度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1.306,df=-2,p=0.520。不同家庭中成员的最高学历虽然不同,但在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将家庭月人均经济收入与家长对子女移动学习的态度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23.904,df=2,p=0.000。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的家长在态度上有显著差异,收入高的家长对移动学习更为支持。

(2)影响家长为子女开通移动学习的因素

影响家长为子女开通移动学习的因素有多项,主要有: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效率(39.7%)、学校与教师的要求(20.8%)、移动学习服务与内容(18.9%)、孩子的意愿(14.3%)、移动学习收费(6.3%)。不同学段影响因素排序见图1。“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各学段中都位列第一。此外,初中家长与高中家长也较为看重“学校与教师的要求”。

(3)对移动学习费用的经济承受力

如果有多项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家长每月可以承受的总费用如下:25.6%“不打算让孩子接受此类学习服务”,30.4%“最多20元/月”,17.4%“最多50元/月”,11.2%“最多100元/月”,6.1%“最多200元/月”,4.3%“最多500元/月”,4.9%“500元以上也能接受”。换言之,在全体家长中,当移动学习收费控制在20元/月时,74.4%的家长可以接受;控制在50元/月时,44%的家长可以接受;控制在100元/月时,只有15.4%的家长可以接受。

对性别与费用承受力进行Mann-Whitney检验,z=-1.638,p=0.102。父亲与母亲在费用承受力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学历与费用承受力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4.675,df=2,p=0.097。家庭成员的最高学历虽然不同,但在费用承受力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学段与费用承受力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9.018,dr=2,p=0.011。不同学段家长的费用承受力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在0.01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小学家长的费用承受力相对较强。

对家庭月人均经济收入与费用承受力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16.774,dr=-2,p=0.000。家长收入不同,在费用承受力上有显著差异。

(4)对子女手机配备的态度

随着智能化发展趋势,手机已经成为移动学习的重要终端。“虽然手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萌芽期,但未来(2016-2020年),手机或智能手机在中学阶段将得到广泛应用”。从总体来看,“支持,己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家长占56.1%,“支持,但未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占10.6‰“反对,未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占16.7%,“反对,但已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占16.5%。持支持态度的家长共占66.7%,持反对态度的占33.2%;为孩子配备手机的家长占72.6%,未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占27.3%。

从学段来看,持支持态度的小学家长占54.5%,持反对态度的占45.5%;为孩子配备手机的占44.9%,未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占55.1%。持支持态度的初中家长占64.4%,持反对态度的占35.6%;为孩子配备手机的占77.3%,未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占22.7%。持支持态度的高中家长占77.5%,持反对态度的占22.5%;为孩子配备手机的占89%,未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占11%。

将学段与子女手机配备态度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32.2,df=2,p=0.000。不同学段的家长在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家长更愿意为子女配备手机,小学家长更倾向于反对。

将性别与子女手机配备态度进行Mann-Whimey检验,Z=-0.411,p=0.681。父亲与母亲在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将学历与子女手机配备态度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0.411,df=2,p=0.814。家庭成员的最高学历虽然不同,但在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将家庭月人均经济收入与子女手机配备态度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X2=4.919,df=2,p=0.085。收入水平不同的家长在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3 家长需求

(1)资源需求

移动学习能同时为学生与家长提供资源与服务。在多种移动终端中,家长最倾向于通过手机获得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在内容上,58.8%的家长需要“子女成长、子女教育”类资源,58.2%需要“新闻资讯”类资源,43.8%需要“生活百科”类资源,21.8%需要“财经理财”类资源,5.9%需要“娱乐游戏”类资源。各学段家长需求见图2。家长在资源需求类别上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子女成长、子女教育”和“新闻咨讯”。

(2)应用方式需求

从家长角度而言,移动学习应用方式描述如下:

——如果老师将每天的家庭作业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您的手机上,便于督促孩子学习,您是否赞同?(短信作业,家长督促)

——如果您可以通过手机等上网的方式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即时就相关问题和老师、孩子沟通,您是否愿意?(手机上网,随时沟通)

——如果您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随时观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您是否愿意?(课堂表现,随时观看)

——如果通过手机等终端,孩子可以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交往的烦恼问题向您或老师倾诉和交流,并能够即时得到帮助和支持,您是否赞同?(倾诉交流,及时帮助)

——如果通过移动学习系统,您可以就教育问题与老师沟通,对教育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并能即时收到其他家长或老师的反馈信息,您是否赞同?(发表见解,沟通交流)

各学段家长需求见图3。小学家长对各种应用方式需求度最高(均高于70%),其次为初中家长,高中家长需求度最低。就应用方式而言,各学段家长均对“倾诉交流,及时帮助”需求度最高。此外,小学家长更看重“短信作业,家长督促”,初中家长与高中家长更看重“发表见解,沟通交流”。

对学段与应用方式进行Kruskal Wallis检验,结果见表1。不同学段家长在应用方式倾向上有显著差异。

四 研究结论

1 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家长对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态度,超过五成的家长持支持态度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学习观念的发展与变革,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虽然家长对移动学习还没有深入了解,但从利于子女教育角度出发,超过五成的家长对子女通过手机、Ipad、上网本等终端进行移动学习持支持态度。若移动学习费用可承受,另外三成家长愿意让子女尝试移动学习。在学段、性别、学历、经济收入多个因素中,仅有家庭经济收入会显著影响家长对移动学习的态度。

2 移动学习成效是影响家长为子女选择移动学习的首要因素

家长是否会为子女选择移动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移动学习费用”、“移动学习服务与内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孩子的意愿”、“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效率”等,但在众多因素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家长的选择是结果性导向的,即移动学习要在改善学习态度上有实效,在提高成绩上有实效,在促进学业发展上有实效。家长对成效的期待,体现了他们对移动学习从技术、资源到服务的全方位、综合性高要求。

3 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对移动学习费用承受力具有显著影响,学段对费用承受力具有一定影响,20元,月的收费能获得七成以上家长认同

除近三成家长反对子女进行移动学习外,其余七成家长在移动学习费用上表现出不同承受力。当费用由20元/月升为50元/月时,可承受的家长比例由74.4%明显降低为44%。移动学习费用越高,家长可接受比例越低。性别、学历对费用承受力没有显著影响,但经济收入水平对费用承受力具有显著影响,收入水平越高,承受能力越强。学段对费用承受力具有一定影响,小学家长费用承受力最高,其次为初中家长,高中家长费用承受力最低。换言之,费用承受力的降低意味对移动学习需求意愿的减弱、需求程度的降低。初中与高中阶段,家长更看重学校教育质量,更希望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取得相匹配的学业成就,对移动学习需求程度一般。

4 学段显著影响家长对学生手机的态度,高中家长为子女配备手机的比例最高

总体来看,超过六成的家长支持学生使用手机,超过七成为子女配备了手机。家长的性别、学历、经济收入对子女手机配备态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学段对子女手机配备态度有显著影响。学段越高,家长支持比例越高、子女手机配备比例越高。高中家长为子女配备手机的比例最高(89%),其次为初中家长(77.3%),小学家长比例最低(44.9%)。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事物分辨能力的增强,家长对子女手机配备也呈现出更为宽容的态度。若以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终端,高中生手机持有率高,基本满足普及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

5 近六成家长希望通过手机获得有关“子女成长、子女教育”的资源

在面向家长的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中,家长最希望获得有关“子女成长、子女教育”的资源。开放式问卷调研发现,多数家长在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式、沟通技巧上需求较为急迫。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家长逐渐意识到子女成长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学习为人父母的过程。过去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家长权威式的、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孩子的需要,他们更需要与家长的平等对话、需要家长的尊重、理解、包容,当不能寻求到家长的尊重、理解、包容时,孩子会逃避与父母的沟通,由此引发更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关心子女学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倍呵护其敏感心灵,要转变在传统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家长权威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更多地得到子女的理解和配合,才能使子女学业进步与心理健康成长相互促进。家长们普遍感到在实践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知识、方法、技巧的指导,因此对“子女成长、子女教育”类资源需求最为迫切。

6 小学家长对各种移动学习应用方式需求程度最高,各学段家长对有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应用方式需求度最高

面向家长的移动学习应用方式,主要涉及对子女的监管、家校沟通两个方面。小学家长对各种应用方式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初中家长、高中家长。其中,各学段家长对“倾诉交流,及时帮助”需求度最高,这与移动学习资源需求相印证,充分说明更多的家长在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不仅需要资源,需要知识、方法的指导,更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学校、教师、子女同伴的协同。

五 研究建议

为使家长认同并支持中小学生移动学习,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小学生移动学习发展政策、为产业界选择发展道路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 普及移动学习理念

随着学习科学、教育理论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学习并不局限于特定时期(如4岁至20多岁)、特定场所(如学校)。儿童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学校以外的其他场所。他们在教室以外的场所获得的非正式学习体验同样能够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间,强大计算和通信功能将可能融合到一个可随身携带的手持式网络化多媒体设备中。手持式设备将通过记录你周围的地点、天气、人物、知识甚至思维等集成的情境感知功能来改变日常生活。移动技术正在对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将更大程度地迁移到教室之外,进入学习者的真实和虚拟环境。移动技术将使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其他学习者建立起丰富的联系”。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同样重要,移动学习是学校、教室、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相关联,学习情境成为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许多教育者认为,移动学习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生活即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家长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监护人,是中小学生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最终购买者,他们是否支持移动学习、是否愿意承担移动学习费用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选择。向家长普及移动学习理念,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移动学习,将有助于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发展。

2 合理定位移动学习费用,普及应用与个性化应用相结合,增强移动学习吸引力

“虽然我们对移动学习抱有极度的热情,但不可否认,移动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处于萌芽期”。㈣前述调研显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家长对移动学习的态度。家长对移动学习从认知到采纳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毫无疑问,费用较低时,更多的家长倾向于支持子女尝试移动学习的新方式。当移动学习费用由50元/月降低为20元/月时,可承受的家长比例由44%显著上升为74.4%。合理定位移动学习费用,将有助于确保一定数量的移动学习用户。此外,不同学段、不同背景的家长有不同需求,用户需求应作为移动学习资源、服务设计与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中学家长更看重学校教育质量,对移动学习需求程度一般,面向中学生的移动学习若在资源、服务上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将有助于家长接纳移动学习。总之,发展初期,应以较低的费用吸引家长、学生尝试移动学习方式,以促进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面对有较强支出能力和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家长、学生,可以通过对服务内容进行菜单式搭配选择的方式,推出增值服务”,如此将普及应用与个性化应用相结合以增强移动学习吸引力。

3提高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质量,增强资源、服务与教育的融合性

“虽然移动/无线计算革命对于人们沟通、交往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会必然地发生在教育领域”。研究显示,技术层面的局限妨碍了用户对移动学习的采纳,这包括:(1)数据输入能力有限:(2)存储容量较小;(3)带宽不足;(4)处理速度有限;(5)电池续航能力不足;(6)缺少标准;(7)缺乏互操作性;(8)兼容性较差;(9)屏幕分辨率较低;(10)屏幕尺寸偏小。面对上述技术不利因素,提高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质量、增强其与教育的融合性成为促进用户采纳的重要动因。前述调研显示,子女学习成效是影响家长选择移动学习的首要因素,而成效的显现依赖于优质的资源、高质量的服务、与教育的高度融合。E-learning环境下的优质资源并不能直接迁移至移动学习中。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的设计、开发应符合移动学习的内在特点,如“促进学习者在不同情景中的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者对建构的理解;能够使学习、工作模式的改变常态化;实现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灵活性”。“设计与教育应用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移动技术能否被教育领域采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移动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移动学习应该在多种教育情景中实现更广泛地应用。移动设备应该实现与嵌入式泛在技术的互操作,与网络、服务器基础设施的互操作,它们必须能够支持最基础的教育功能的实现”。

上一篇:无锡市青少年网络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