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国企非昔日国企

时间:2022-08-26 01:19:3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企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今天的央企已发生异化,已非昔日的国企,成为特殊利益集团。一些人在维护国企,实际上维护的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应当认清这一现实。垄断行业是改革的对象,而不是“做大做强”的主体。目前,要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需要的是中央的共识、坚定的决心和强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国企;改革;垄断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01-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企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今天的央企已发生异化,已非昔日的国企,成为特殊利益集团;将本应作为改革对象的一些垄断央企“做大做强”,变异为既得利益集团。现在必须扭转这一局面,尽快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

一、我国国企已发生变化

1.垄断企业的主体已发生变化

在政企分开之前,垄断企业的主体是政府;在政企分开以后,垄断企业的主体是企业。

2.国企的资本构成发生变化

在政企分开前,国企资本百分之百是国有;在政企分开后,有许多国企已实行股份制,有的还有外国资本介入。

3.目前的国企具有分配自

原来,国有企业无自主分配权,在工资上全国是统一的,差距很小,基本上是平均分配,厂长的工资不能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几倍;企业的利润全部是国家的,企业无支配权。政企分开后,企业是自治法人,具有分配的自,利润不再上交国家,可以自主分配,因此才会出现高工资、高福利。全国七个垄断行业共有职工2 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占全国当年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职者年薪几百万甚至数千万。这些领导者既以企业家身份获得高收入,又以国家官员身份享受着政府级别待遇,企业亏损不会跳楼,旱涝保收,退休后还享受省部级待遇,已经成为既得利益的权贵者。

4.企业具有经营自

在政企分开前,企业是一个加工厂,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进行加工,产、供、销,人、财、物均按计划进行,企业无经营自。政企分开后,企业是独立法人,具有经营自,国家的计划对企业已无约束力,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主生产、自主定价、自主销售、自负盈亏。企业在价格和政策上可以挟持政府。据《商务周刊》统计,2009年1-8月,中国出口成品油1 496万吨,出口额66.5亿美元,平均每吨444.5美元,折合人民币3 036元。而北京成品油市场价格:汽油8 300元/吨,0号柴油7 630元/吨。石油出口价大大低于国内销售价,政府却对此无能为力。

现在,有些人把今日的国企当作昔日的国企来捍卫,实际上是在捍卫既得利益集团。

二、我国国企持有的特权

1.国企享有社会优势资源的垄断权

国企获得社会优势资源的垄断权,如石油、电信、电力、烟草、煤炭、航空、金融、保险等,都是国字头的。这些优势资源只能由国企垄断经营,民营企业不能进入,已进入者必须退出,如陕北油田、山西小煤矿、小钢铁厂、铁道部的自备车皮收回,等等。

2.国企享受着国家投资的优先权

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透露,我国社会总投资2007年为13万亿,2008年可能超过17万亿,2009年预计超过20万亿。其中,大部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国企(炎黄春秋,2009(10):5)。这次应对金融危机,国家4万亿的投资,据说民营企业所得不足5%。这些天文数字的投资大部分注入国有企业。银行贷款80%用于国有企业,股票上市圈钱国企有优先权。国企资产迅速增加,从1999年的9万亿元,到现在已达43万亿元,10年间翻了几番。

3.国企获得银行大量贷款

由于政府的公信度,银行可以毫不犹疑地向国企贷款,国企拿到银行贷款可以大力扩张,目前出现的“地王”均为国企,国企在房地产已占据60%份额。

4.国企具有股票上市的优先权

股票上市是企业圈钱的大好机会,所有企业都是翘首以待,而国企上市一般都有优先权,截至2002年,国企在股市上圈钱已超过7 000亿元。如今,国有资产的核心部分几乎都已上市,其圈钱数字会大大超过2002年以前。

国有企业获得这些优惠特权,就是国进民退。

三、我国国企利用垄断权获取垄断利润

下面举出一些垄断行业获取垄断利润的事例:

(一)信息行业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信息行业对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功不可没,但信息行业通过垄断经营获取巨额垄断利润,导致了人们的不满。

1.信息行业有“原罪”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称为“原罪”,是因其靠暴力对农民进行剥夺,即所谓的“羊吃人”。除了暴力外,原罪还可扩张到权力、垄断力、贿赂力等,总之,是借助不同形式的超经济“力”进行掠夺或非等价交换,把别人的财产据为己有,即为原罪。

我国电信企业的“原罪”不是依靠暴力,而是依靠垄断力。北京开始有线电话安装时,初装费每台收5 000元,如果想提前装机,还要再交2 000元。虽然这种集资经过政府批准,但是不合理的。一是根据什么服务和成本收取这么多的钱;二是收取初装费并没有征得用户的同意,是单方面行为;三是既然是集资其产权应归属于出资者,而不应属于电信企业所有。这笔集资款数量很大,据说占当时电信企业资产的1/3(其余,国家投资占1/3,银行贷款占1/3),远远超过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虽然对电信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既不付息,也不还本。出资者既无有知情权,又无有所有权,这是电信企业依靠垄断力的一种掠夺,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有原罪的。虽然与私人的募资不同,但对老百性来讲,其利益损失是一样的。

2.收座机的月租费不合情理

电信企业规定不论该月用机多少,必须交月租费。据说不是为了钱而是根据国际惯例。请问国际惯例有收这么高的初装费的吗?只能用中国特色来解释。电信企业一只手拿着国际惯例收座机费,另一只手拿着中国特色收初装费,还为垄断力进行辩解。收月租费一年至少600多亿,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额。这一收费,既不是根据成本,也不是根据服务,是电信企业依靠垄断力来强行征收,也是一种非法的原罪。

3.手机的双向收费问题

据说当初中国手机双向收费,其起因于最初“大哥大”在中国是稀缺商品,价格高、数量少,属于奢侈品,所以双向收费。在当时这样做也还说得过去。当手机普及化,已成为广大群众的生活日用品时,2001年国务院总理签令取消双向收费。当消息传出后,香港的电信股大跌。为了维持香港的股市,国务院派当时的电信部长到香港去稳定股市,宣布“两年之内不取消双向收费”,股价立即回升。从这里可以看出,香港电信股市的稳定主要不是依靠电信企业的业绩,而是靠国家的政策,是靠内地客户双向付费的纳贡来支撑香港的股市。但问题在于,已过了许多年,在股市的行情很好的情况下,电信企业还继续双向收费,这就属于一种公开掠夺,这虽不是原始积累而应属于现罪。因为利用垄断力进行积累,所以还是原罪。

4.收费不透明,收费偏高、偏乱

一些收费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没有经过听证,付费和服务不对称。与国外相比收费偏高,信息资费国外一般占居民收入的2%左右,而我国竟达7%~8%。国际长途收费比美国高,国内长途收费比印度高。2007年上半年移动的利润率达21.16%,平均每天净赚超过2亿元。这种高收入,在国内少有,在国外罕见。收费乱主要表现在套餐上,数量之多,花样之繁,混乱到内行说不清,外行听不懂。据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9月19日报道,自6月份起,各省市清理电信套餐超过4万个,还剩下多少,就不得而知。

(1)乱加价

在北京各手机卡销售点,凡买10元卡加3元,买20元卡加2元,买30元卡加1元;花30元可买100元的IP卡,但需另外加2元。买手机小额卡乱加价,逼迫人们去买大额卡,可是大额卡到期未用完不续卡就没收,这是霸王条款一例。国家发改委曾发出通报称:2006年全国查处通信价格违法案件上升65.59%,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2)乱涨价

有线电视初装时每月收费6元,不久就涨到12元,没多久又涨到18元。这种三级跳的涨价是否经过物价部门批准?根据电信行业的特点,线路铺设以后,扩大用户就不需要再加大投入,即便有小量的费用支出,但因用户扩大,其收入已远远抵消其支出,所以不是涨价而是降价,但目前信息行业是反其道而行之。

宽带互联网收费也应根据用户的扩大,不断降低收费标准。当时有些收费是以1美元折合人民币8元来计收费,现在比值已是6元多兑1美元,如不降低收费实际上等于变相涨价。凡是信息行业按美元标准计算收费的都存在这一问题。

(3)乱设项目

信息行业设计的套餐数量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套餐的上市收费标准、技术水平、质量、效益等方面是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的,哪些套餐是为消费者谋利,哪些套餐是忽悠消费者来套钱,消费者是辨别不清的。信息行业有多少忽悠消费者进行圈钱的,只有业内人士清楚。目前,各行各业都利用信息出台一些收费项目,如电视上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号召人们参与,是公益活动还是牟利,人们就不清楚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服务项目的增多、客户数量的扩大,在不存在边际成本的情况下,信息资费应逐步降低。欧洲境内已取消漫游费。而我国有些费用长期保持不降,如国际、国内长途费、漫游费、宽带费、座机费、月租费等。这是一个工商不过问、物价不监管、质检不稽查、主管部门还有些袒护的垄断行业,任其出台霸王条款忽悠消费者,追逐利润最大化,完成国资委的“保值增值”,而抛弃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使命。

(二)铁道部门的垄断利润

1.火车票涨价问题

前几年有一件案例,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一个垄断部门被告上法庭,即一个律师状告铁道部春节火车票涨价是非法的,违背了市场原则。铁道部说,涨价为了使客运高峰分流。那么人们要问:第一,为什么在客运低峰时不降价?第二,服务质量下降了,一个一百多座位的车箱挤了二百多人,水泄不通,凭什么涨价?第三,没有增加成本,在一个车箱增加一倍乘客的情况下,不提价就可以增加一倍收入,是否应该降价?春节客运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他们辛辛苦苦一年挣点钱,欢欢喜喜回家过年,铁道部门手握垄断权,利用春节火车票涨价,从他们口袋掏钱,这是趁火打劫,是敲竹杠。

法院的判决为律师败诉,铁道部胜诉。但社会不顾忌法院的判决,而支持律师的申诉,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迫使铁道部以后取消春节涨价,得到社会的好评。

2.铁道部强行收购自备车皮案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晋煤、内蒙古煤外运困难,铁道部和两地政府鼓励国营、集体、民营企业自购车皮,参与运输。这对当时解决铁路企业困难和缓解运力紧张,促进媒炭外运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已有46 986辆自备车皮,占山西煤炭铁路外运量31.8%,占内蒙古西部煤炭铁路外运量的80%以上,解决了十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铁道部收购自备车皮有三条理由:一是价格双轨,收费繁多,增加了货主负担;二是分散经营,单向使用,造成线路和车辆双重浪费;三是投入不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铁道部称:“对于不愿意转让自备敞车,从明年起我部将不再为其办理国铁过轨运输手续。”(铁道部149号文)为了迫使自备车主就范,2003年7月24日以部长9号令《企业自备货车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许可办法》规定:拥有自备敞车的企业注册资本额应不低于2亿人民币;经由干线利用率不低于80%。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自备敞车因达不到这两个条件的要求,而被停止运营,被铁道部强制收购。

铁道部收购自备车皮三条理由不充分,这三条都属于铁路部门自身管理问题,对车皮属于谁所有没有因果关系;铁道部强制收购自备车皮,对党的政策是出尔反尔,不是改革而是倒退;铁道部强制收购自备车皮,将影响十几万人的就业,使一些民营企业破产;铁道独家垄断,不敢引进市场机制,没有竞争,不利于提高效率。

(三)石油行业获取垄断利润

1.垄断国内石油价格

石油出口价低于国内销售价一倍多,使国内的加油站零售价都高于欧美等国近一倍。靠这一垄断价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但利润不上交国家,前两年还从国家财政部获取巨额补贴。

2.陕北油田案

2003年8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对当地政府违背中央指示精神,违法行政,强制收回油田的事件作了报道。此事件影响重大,涉及的范围广(15个县)、人数和单位众多(十几万职工、近二千家企业)、资产巨大(近百亿元),经济损失严重(80%以上油井停产),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有五千人到省会西安上访、前后抓捕人数众多),国内外媒体大量报导,后果相当严重。

对此事件应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1)整顿油田秩序很有必要。但是,不应采取先收三权(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后进行补偿的办法;不应对不服从者强行夺取,并以妨碍公务、抢占国家财产和非法集会等罪名抓捕多人,因为这完全是违法行为。(2)上述地方政府单方撕毁合同,单方决定低价赔偿(约20%),单方决定兑付时间。不准法院受理,不准群众上访,公、检、法为其保驾护航。这种“三单方、二不准、一保驾”的做法,是违背宪法、合同法、司法程序,属于违法行政。

3.垄断加油站

中国石油垄断企业,对民间加油站以不供油进行排挤,迫使收归国有。原中石化老总对国家资源处理有巨大权力,一次批给情妇的加油站,经转手倒卖就赚了1亿多,后在青岛的中石化1 000吨炼油厂建设中,其情妇利用的关系,低买高卖地皮就净赚两个亿元。垄断必然产生腐朽,这位陈老总因受贿1.9亿多元,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见《人物周刊》2009年172期)

四、今之国企非昔日国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今之国企非昔日国企,已经发生异化,开始变异为特殊利益集团。可是,有人还在为国企进行辩解和维护。

将“公有制为主体”变异为国有企业为主体,提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占GDP的65%、新就业岗位80%、税收总额65%的民营企业也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当中国走入“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时候,救活中国的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民营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经济拯救了中国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民富国强;民营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有利农民转变身份;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阶层结构。由于民营经济有这些重要作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缩小国有经济的控制领域、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的决定,这就是国退民进,形成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个轮子一齐转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此后,才有十六大的“两个毫不动摇”。但是,有些人不顾事实,用传统观念抬高国有企业,贬低民营企业。

另外,还用为了提高中国的竞争力,与世界大企业抗衡,必须“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说法,用许多小舢舨组成航空母舰的做法,进入世界500强,而不考虑这些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在质上的差距。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扩大国有企业占有领域,缩小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出现国进民退就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对国进民退,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想“进”和“退”应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主要不是资本量和企业量,而是看控制领域的大小。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国有经济有一个明确定位,即:“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中的骨干企业。”这一《决定》将国有经济锁定在“三类行业两类骨干企业”之内,这才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标准。按此标准要求,在占有领域上应是国退民进,而目前一些做法与其相反。

首先,明目张胆的国进民退。国资委将《决定》中的“自然垄断的行业”改为“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这就大大扩大国有经济占据的范围,压缩了民营经济的经营空间,这就是国进民退。由于有了这一修改,陕西就可将陕北油田,山西就可以将小煤矿,以“整顿”的名义,用低价强制收归国有(油井赔偿仅20%左右,煤矿价低5~10倍)。引起民企怨声载道,政府公信度大受损失。

其次,潜在的国进民退。一些国有企业不按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退出,仍然盘踞着应该由民营经济进入的空间,这是一种潜在的国进民退。

再次,隐形的国进民退。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占有比重增长得不快,不能表明不是国进。国民经济的长,包括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国营经济的相对量没有增长多少,因为民营经济长得太快,所以绝对量在快速长。这几年,国企净资本从2万多亿元增长到5万多亿元,国有资产从9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43万亿元,10年间翻了几番,可见增速之快。目前在房地产上利用国企的优势,已占到60%的份额,最近出现的许多“地王”都是国资。这种利用国有经济优势在国有经济定位范围外的扩张,是与民争利。由于制度的不平等,造成观念上的差别,用数字计算不出来的,是一种隐形的国进民退。

最后,潜能的国进民退。一些国企利用国有的牌子,获得“市长”的支持,再在市场获利。《领导者》杂志2009年第12期上登了一篇《从看国进民退》。其中讲到,中国最大的电影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讲:《建国大业》9月16日全国首映,3天半后票房收入就上了亿。最终,票房5亿或6亿的说法四起。韩在多个场合对媒体笑言,电影投资3 000万,只要票房达到1亿即可盈利。“说明主旋律影片不依赖政府支持就能赚钱了,实践成功了。”其实这部片子还是找了“市长”的。2006年开始创作《建国大业》时就通过关系找到全国政协汇报。2008年10月剧本完成后,全国政协领导再次批示,在人民政协成立60年之际,拍摄此片意义重大,要支持。最后此片如何落到韩三平之手就不得而知,但国企的身份,行业老大的地位,应该是重要砝码。韩三平一再标榜:“我不相信国有企业做不好,我不相信公有制就彻底不行了。”但《建国大业》恰恰是头号国企撑大旗,“市长”支持,众明星赶集零片酬,才取得市场的巨额盈利,是行政、市场通吃的产物,其他的非国企,如华谊兄弟行吗?目前有人一再表明,企业经营好坏与所有制没有关系。在现实中确有个别国有企业可以搞好,个别私营企业可以搞坏。但从总体上讲国有企业是搞不好的,否则就不会有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不要忽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一个垄断国企,具有独家进口大片的经营权和CCTV6频道的广告经营权,这难道不是公有的特权吗?这几年一些央企利润剧增,主要靠垄断和各种优惠特权,而不是经营效益所获,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很大。一些国企经营者、管理者散布这种言论,一是否定所持国有特权,二是表明自己的功绩。其实这种做法只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掩饰不了国企的特殊地位。

从以上简单列举国企的特点,可以看出现在的国企已经不是原来的国企。他们依据国企的身份,从政府获取优势资源的垄断权、优惠特权,而企业经营不好不承担责任;他们从市场上获得利益而不承担风险,企业亏损,高薪高收入照拿不误,国有企业的特权、市场经济的利益他们是双双占有;他们用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两手从老百姓腰包掏钱,谋求私利。这样的国企已经异化为特殊利益集团,而非昔日国企,如果要把这样的国企“做大做强”岂能不挨骂吗?一些人在维护国企,实际上维护的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应当认清这一现实。所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行业体制改革。”表明垄断行业是改革的对象,而不是“做大做强”的主体。但目前要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中央的共识、坚定的决心、强有力的措施,垄断行业的改革还是纸上谈兵。

Today's state-owned enterprise non-form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E Wei

(Economy college,China people's university,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oday's central SOEs has taken place of alienation, non-form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of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Some peop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fact maintained a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rather than national interest, should recognize this reality. The reform of monopoly industries is the object, rather than "bigger and stronger," the main body. Now want to reform of monopoly industries, the consensus is needed is a central, firm

上一篇:北京交通大学2007―被SCIE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 下一篇:基于社会契约的公平观浅谈收入分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