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教育探析

时间:2022-08-26 12:05:30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教育探析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已成为国内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途径,但是由于其特殊性,新生在入校教育后面临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学业适应压力。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学业适应教育模式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新生;学业适应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52-02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已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又一新途径。但是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新生在入校后会面临比普通大学生更大的学业适应性问题。如何帮助和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克服适应障碍,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必须密切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教育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质是引入并融合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由于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国内外高校在培养理念、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加上全英文授课等因素,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在新生学业适应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然而,有研究表明,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是其大学生涯最为关键的一年,在其个体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新生未来大学四年学业、生活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年的适应状况。[1]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性教育对于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其平稳、顺利完成角色与学习模式的转变,以及其大学四年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的主要因素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一方面要承受高中到大学转变而产生的大学生普遍学业适应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受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而产生的特殊学业适应压力,双重压力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面临比普通大学生更多的学业适应压力。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的主要因素如下。

1.全英语授课带来的语言适应问题。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几乎都采用全英语的授课模式,且教育部要求至少有1/3的课程需要由外方教师承担,因此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合作办学单位在招生时没有专门设置英语入学成绩门槛,少数设置的要求也均较低,且国内初高中阶段英语基础教育基本以应试为目标,大量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严重欠缺,平时除去上课的时间外,生活中也缺少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因此,短时间内语言水平无法得到显著提高,从而造成大部分新生在入学后语言适应困难,进而又影响到了专业学习的进展。

2.中外教学模式的差异。国外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探索力,倡导“Teach less,learn more”,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通过实践、思考后得到知识的能力,这与国内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直接教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差异较大。然而,大多数新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已被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固化,且习惯于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此外,国外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各自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但国内学生习惯了长期单方面的“输入教育”,对于上述开放化、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遇到问题羞于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适应较难。

3.中外学业标准的差异。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同,国内外在衡量学业标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高等教育多为严进宽出,而国外则是宽进严出,虽然不需要经过高考磨砺,但是在大学期间却要经历严酷的淘汰制度,且淘汰率非常高。此外,国内外教育在学业评判理念方面也存在不同:国内主要是结果评判,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而国外则强调过程评判,作业、测验、报告、实验,每一个环节都有完整的考核制度。另一方面,西方多数高校对于学术诚信要求极高,很多报告及作业均需要,要求甚至高于国内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学业适应教育模式的构建措施

1.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于被动式的机械化学习,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积极、高效地完成学业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交流、探索、思考等方式,融入到知识的整个获取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他们过分依赖教师授课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学习规律,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法。

2.强化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全英文授课无疑是学业适应中最大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设置上应侧重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提升,课堂上做到教与学相融合,提高英语学习的强度,帮助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在课堂外,还应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组织短期出国游学交流、留学生的招生、英语角的建设等方法增加学生课外使用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最终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以达到学业适应要求。

3.加强学生对于国外教学模式的理解。首先,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开设新生教育系列课程,从教学管理规则到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国外的教学模式及办学特点。其次,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定期开展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如office hour、午餐座谈会、师生联系会等,从而促进师生间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意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最终做到学生问题的及时反馈和处理。

4.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构建完善的新生学业适应预警机制。突破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融入大数据在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的引用,实现从后置性应急管理到前置性预警引导。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过程中,实现数据联网共享,教师能随时对学生缺课、晚归、离开寝室时间等数据进行实时掌握,并结合学生近期的英语成绩、考试成绩等综合因素的分析,提前发现不适应的学生,提前预警。

5.积极借鉴国外新生学业适应教育的成熟经验。国外对于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度较高,结合国内实际有以下三点经验值得参考借鉴:一是合理规划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持续时间覆盖整个大一;二是要丰富入学教育培训体系,内容可以涉及思想政治理念、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三是要对入学教育的方法进行不断优化,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角度进行方式方法创新,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郝文清.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域应对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6,(2):87-88.

[2]李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91-93.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Academic Adaptation to College Freshmen of Sino-Chine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GAO Shi-quan,HE Qi-lei,ZHOU Dong-y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lasgow,Chengdu,Sichuan 611731,China)

Abstract:Sino-Chine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new approach to foster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but because of its specificity,more pressure on academic adaptation would be brought to freshmen of Sino-Chine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rather tha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 on academic adaptation to college freshmen of Sino-Chine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will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as well as to provide measurements on education modes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daptation.

Key words:Sino-Chinese cooperative education;freshmen;academic adaptation

上一篇:关联规则挖掘在民族高校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拆分式组合体模型的研发与在工程图学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