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刍议

时间:2022-09-23 06:05:59

中外合作办学刍议

[摘 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本文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指中外双方在我国境内举行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教育对象是我国公民。换句话说,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聘用外国的老师来教授国外的课程,有的还可以颁发国外的学位,包括引入国外的资金和教学管理机制,所以有人把中外合作办学说成是“不出国的留学”。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将有利于我国教育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教育对外合作,增加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逐步解决现阶段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利于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推动我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第一,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第二,中外合作办学填补了国内高校许多专业上甚至学科上的空缺。第三,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国内教师的国际竞争力。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一方面能够在国内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资源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我们国内原有的教育体制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即使在国内,我们的新旧教育观念也存在着愈演愈烈的撞击,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开放的一种重要形式,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不统一。合作双方经营中外合作办学的期望值参差不齐、社会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期望不统一、培养模式、方向和标准的不统一。第二,法律和政策缺乏严谨的规范和配套支持。第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认定缺乏权威标准和机构。只有相互认证才可以平等交流。然而中外合作办学首先要面对的是引进的国外教育证书由国内哪一家主管部门来认证的问题。国内非常缺乏这一类的有权威性、影响力的认证机构。

三、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措施

第一,要提高认识。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突破传统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全新的国际合作办学道路。要更新观念,应该认识到进入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缺少的不是经济元素,而是教学模式、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管理元素和知识元素。因而国际合作办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引进外资办教育这一简单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等因素。

第二,坚持中外合作办学,要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次要课程体系建设,保证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再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改革。

第三,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要促进学校的机制改革和管理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探索合作办学的崭新模式,是学校实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努力使合作内容逐步落实,逐步加深合作项目,扩大合作范围。除了人才培养外,还可以建立联合研究所,开展深入的应用技术研究。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应采取阶段式发展,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摸索和实践。实事求是,找出差距,明确目标,是我们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即明确发展目标,分析自身条件,选择优质资源,确定合作项目。必须建立明确的办学思想与学科发展战略,找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结合点。然后要在着眼于自身具体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单位学科建设的比较优势与弱势,并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有计划、有目标地发展重点学科,将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用于发展可能实现较大突破和取得领先优势的学科领域。在综合分析本校的状况之后确定合作办学的思路、战略与步骤。

第五,要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实际上,我们不仅要引进先进的课程和教材之类的硬件,而且要大胆地引进先进的、合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等教育软件。在合作初期,由于双方文化背景和思维理念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沟通和磨合。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和消化国外的优势资源,要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搭建对话与合作平台,保证合作双方在教学、科研、管理、运行等诸方面实现无障碍沟通,促进双方教育与管理理念的交流与融合,形成合作办学的良好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人员配备以及导师选拔等方面,始终要围绕既定的培养目标,注重保持和体现双方的优势。

第六,合作伙伴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进程。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能够有效沟通,配合默契。良好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够提供其自身的资源,而且能够发挥管道的作用,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动其它的合作机会。合作办学不同于一般的校际交流,双方合作的关系十分紧密,投入的力度较大,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慎重。在宏观层面上上,要了解对方的背景、办学宗旨、管理模式、管理层对中国的态度;在微观层面上,要研究对方的师资力量、选用的教材、学位的认可度;在操作层面上,要明确双方在管理上的分工,各自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益。

第七,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更加融合于社会,面向全球的人才市场。目前,我们中外合作办学仅仅集中在商科和技能培训上,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约占36%左右。中外合作办学应走向多学科、多元化发展,加大在高新技术如农业、生命科学、新材料领域的合作办学力度,并注重引进国外较成熟但国内没有或较新的专业和学科。不仅要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更要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2]吴永军.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上一篇: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聚酯玻纤布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常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