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成效

时间:2022-08-25 08:29:39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成效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存在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性,教师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参与、主动、积极”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使以往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要我练习”变为“我要练习、我爱练习”,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分层 教学 提高 体育

新课程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面对全体学生,将每一位学生都有效吸纳到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传统体育教学属于精英教育,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做观众,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这种状况,分层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一、分层确立教学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基础性差异,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为学生建立起与之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1.坚持立体目标原则

在确定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能够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性目标、技能型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分别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坚持梯度目标原则

在拟定分层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梯度性原则,即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能力要求层次,但是其中每相邻的两个层次目标之间,差距不要太大,要注意梯度适中,便于教师开展分层。

3.坚持灵活目标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拟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态度、成效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已经达到上一层次的要求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始终能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分层开展教学训练,全面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与成效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发展实际,统筹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

1.依据学生身体状况确定训练容量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确定项目训练体能消耗量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状况灵活安排。遇到需要强化训练巩固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对那些体质较好的学生适当增加一点训练量,而存在身体缺陷或是体质较差的学生,则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能采取统一标准,要注重区别对待。

2.依据学生技能状况确定难易程度

学生的体育感悟程度有高有低,有的学生对于体育动作领悟与模仿能力较强,有些学生在这一方面相对就弱化一点。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对于体育感悟与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要适当提高一点难度系数,对于模仿能力较差的一些学生,则应该适当放低一点要求,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3.依据教材难度系数确定教学进度

不同内容的教学难度是不一样的,在一些教学难度较大的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拉锯战的手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教学进度按照正常速度或是适当加快一点,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则适当放缓一点进度,让他们多一点训练时间与探讨空间。

三、分层进行成效评价,深入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在初中体育分层教学中,评价环节的分层要求是重要的环节,师生之前开展的双边活动成效要在这一个环节来体现,需要通过差别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与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

1.对学生开展不同内容测试

在体育技能测试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可以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体育成绩评定。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基本测试项目之外,将备选测验科目全部列出来,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其中适宜自己的优势项目开展测试,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2.对学生开展不同难度测试

对于相同的基本测试项目,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于体质强健、领悟较快的体育优秀生,可以采取优良成绩标准作为教学基本要求,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是存在缺陷(如过度肥胖等)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可以参照合格线作为标准,个别特例甚至还要更低。

3.对学生开展学习参与评价

除了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之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中的表现作为教学成效评价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折算成一定的比例或分值,计入学生的体育总成绩。在这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评价与自我教育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与措施,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措施强化以及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综合发挥作用,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

上一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初步探索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