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2-09-15 03:27:09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初步探索

摘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合理地安排,使之成为一项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随意组合、信手拈来的一项活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差异

随着近年来教育理论的进步,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受到了挑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得到加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指出,学习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合作学习也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实际上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广大中小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但是在高职教学研究中,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尤其是许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开始的分组就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优势。为了有效地推动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及应用,在此我主要谈谈对合作学习分组的一些想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复杂的运用理论与研究的过程。前面提到,合作学习在高职院校还是起步阶段,所以这就需要大量的师资培训和对教学技巧及步骤不断地精心改进。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才能,激励学生奋斗,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事;也应该由学生自己来构建知识、发现知识、转变和扩展知识,真正成为合作情形下的学习。

2.分组的实施

2.1分组学习的优点

现阶段大学课堂学习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1)竞争性学习模式;(2)个体化学习模式;(3)合作性学习模式。其中以合作性分组学习模式最为有效,其优点为:①有利于形成民主、轻松的学习气氛;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减轻师生负担;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④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⑤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⑥有利于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2.2分组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读读生字、词语这样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

2.3怎样科学分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分组在合作学习当中的重要性,那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这就需要在分组方面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初,我为了早点进入研究的实质阶段,倾向于让小组成员尽快固定下来;也为了省事,让学生自己分组。完全不考虑学生成绩的好坏,自觉与否,只规定8~10人一组,就让他们自由组合。在几次任务完成之后,等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了,发现很多学生明显没有了先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有几个小组找我要求下期重新分组。原因有几个,一是因为他们组没一个会的,也没有一个能带着他们完成任务的领头人,所以老是没机会;二是人太多,意见难以统一。我经过反思,觉得主要存在几点不足:首先分工不明确,搭配不合理;其次小组成员长期没有变化;最后每组人员太多。

不得已我认真思考,改变了策略,重新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明确分工,才使合作学习慢慢走上了正轨。下面就我总结的分组方法和大家探讨一下。

2.3.1人数的确定

一般来说,小组成员不宜过多,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一般2~6人组成,以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各自责任。得出这样的人数是因为我发现初期的8人小组持续到大一第一学期中时,在小组展示的操作过程中总有个别组课堂展示效果很差,这说明课下讨论与合作学习不到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个别谈话了解到是有些学生不愿意融合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探究中去,而个别学生不参与,根本不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合作学习。但如果减少成员人数,有一个或两个学生不参与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因此在后半个学期我采用的是4人一组,效果明显好多了。

2.3.2组员的选择

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首先应该是自愿组合,教师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必须安排好内向和成绩差的学生,否则他们将游离于活动之外,最终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等采取“组内有差异,组间要平均”的原则,即将特质有差异者划为一组,但整体水平要平均。这样的划分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但要注意差异不能太大,所以成绩最好的最好和成绩中等的组成小组,而不能和最差的,因为这样会导致差生自卑心理突出,同时也会导致优生不愿意合作。而和中等生组合,既可以使优生在心理上有优势,又可以使其很好地表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质,而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最大限度地受益!中等生也最好和差生组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差生产生自卑心理,还可以让中等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差生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3.3组长的确定

为了让每个小组都能有完成任务的机会,且能够有人来督促,并协助老师传达一些任务,每个小组应该选定一个基础相对较好且有责任心的人来担当组长。在平时的课后及课堂任务中组长必须负责组织、安排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分工明确,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3.4组员要变化

分组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方面(比如成绩)学生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小。这时候就需要改换小组的成员。再者,合作也是一种交际,是交际就不应局限于某一种范围,而要不断地加以扩大。

基于上述认识,我总结一下我现在的做法:新生入学后,经过1~3周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其他各项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经过5~6周或半学期,最长每个学期,按以上方法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在特殊情况下(如学生转学、辍学等),也可对个别小组进行适当调整。在小组之间的竞赛中,如果某个小组赢的次数太多,我也会改组其成员。这样做可以保持班上各小组力量相对平衡,也可以给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小组成员一次新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同更多的同学进行交际合作,使教学活动富有生气和新意,从而使合作学习中的竞争趋于更加合理和公平。

参考文献:

[1]郭华.《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8.第5期.

[2]庞维图.《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2).25.

[5]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34.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

上一篇:高中作文教学浅析 下一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