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优秀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25 08:16:12

中学教师优秀事迹材料

她总是那么亲切随和;她总是脚步匆匆忙着工作;她认真执着地追求着她的教育梦想,她就是____县____乡初级中学的____老师。____老师自2006年8月到____乡初级中学任教。近4年来,____一直担任政史教研组学科组长、班主任职务,还负责分管学校的工会、关工委和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工作中,她脚踏实地,默默工作,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以模范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党员教师,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教学改革更要带头,她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参加工作至今,她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始终保持较好的教学效果和骄人的成绩。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尊敬,也得到了领导同行及家长的认可。工作以来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____县“巾帼建功”标兵等。

近四年来,她热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她热爱教育,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中;她热爱教师职业,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她给予学生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时间。她用自己的爱心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用自己的青春为孩子们编织七彩的梦。

做班主任时,她以情激励学生、温暖学生、鞭策学生。她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同时注重的是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不歧视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和有行为障碍的学生,反而在这类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以鼓励为主,努力挖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耐心地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成功;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尤其注重交往的艺术,以平等、民主和理解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给每个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班集体氛围是她做班主任的工作原则。正是李老师这种关爱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使她所带的班级一直都很优秀。

伸出援手、无私奉献

李老师总不仅关心本班的学生的成长,对别班的学生李老师也是关怀备至。她主动找贫困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鼓励她们,增加她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特困、寄宿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动员年级、班级全体同学及全校老师来共同解决。对体弱多病的学生她都毫不犹豫的给予帮助。2009届九年级一班的残疾学生余和泉同学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吃力,李老师发现后,不顾他人的劝说,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食宿费亲自带他到毕节中山医院去医治,回来后还动员全体师生为该学生捐款。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现在,余和泉同学的病情已得到了控制,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学校还有一位严重残疾学生,他叫常国勇,家庭条件非常困难。李老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经常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天气寒冷了,李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为自己和家人购买衣服,而是残疾学生常国勇。他亲自到集市上为常国勇购买了新衣服和新包鞋。当发现常国勇还没有办理到残疾证时,考虑到他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李老师又多方努力,帮助常国勇办理了残疾证……。

这些年来,她不知道给多少学生买过衣服和学习用品,给学生花了多少钱,又捐助了多少东西,又有多少学生得到过她的帮助,她记不清了。她从不把这些记在心上,她总是说自己干的是份内事,是再平常不过了的。其实,当她把这浓浓的真情无私地奉献给她的学生时,她的平常也就显得不平常了。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深深懂得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因此,不论是在工作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始终注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职业修养,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去凝聚人。在德育管理中,她精益求精,要求学生、老师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早来晚走,几乎每天都是看着学生们离开学校后才回家。

如今,____老师担任着班主任一职已有三年,再加上她又承担着关工委、心理咨询等学校常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常常使得李老师超负荷地工作着。当其他老师在娱乐时,而李老师正忙着准备她要开展的一次次心理咨询座谈会、留守儿童座谈会、特困生座谈会等活动课件资料,有的人偷笑她笨,还在背后说三道四,但她从来没有在意这些,依然忘我地工作,依然把学校交给她的每项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李老师始终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她十分珍惜这种机会。

李老师牢记自己的职责,尽自己所能教学生求真知、做真人。李老师对每一位教师也同样如此,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周围的教师。对于教师而言,她既是领导更是朋友。教师成功时,李老师送去祝贺;教师失败时,李老师送上慰问。李老师用自己博大宽广的胸怀,关爱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用火热的情怀凝聚人心。她以平常心平静地对待成绩,淡薄名利,默默奉献,无愧于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在充满希望和自豪中,李老师一如既往执着追求,用真挚的爱,真诚的情,奉献教育,奉献青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____老师会做得更好!

上一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下一篇: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