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控制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25 01:22:4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控制问题探讨

摘 要:许多成功的上市公司将卓有成效的财务控制当作秘密武器,也有许多公司因财务控制失败遭受巨大损失。现在国家正处于经济调整转型阶段,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市场经济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效率和合法合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对上市公司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大。本文在上述背景下主要通过调查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来展开,首先阐述了这一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探讨了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财务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财务控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财务控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研究当今经济形势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及上市过程中,上市公司暴露出了在财务控制方面的诸多问题。财政部2011年10月11日公布了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及证券资格事务所质量检查结果。结果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存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违规使用募资等问题,涉及益佰制药、桂林三金、安妮股份、深圳能源、天方药业、栖霞建设、一致药业、ST天润等多家上市公司。因此,认真研究当今经济形势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及上市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上市公司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盲目,多元化经营风险大。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资金比较雄厚,许多上市公司在股市融资后不是用来研发技术,夯实主业,而是追逐当下资本的潮流,随意进入不熟悉领域。多元化经营风险巨大,加大财务风险,管理质量下降。

(二)资金营运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多公司没有建立明确的财务控制框架,在财务控制活动中就是论事,没有科学、完善的财务控制方案,更不用说形成由多部门组成的协调一致的财务控制系统了。

(三)资本结构失衡,融资风险加大。第一,股权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环境、制度设计,我国股票市场最大的特点是股权分置,非流通股占主导地位。第二,股权融资发展迅速,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发展缓慢,资产负债率偏低。第三,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小。第四,资本结构管理缺乏规划。最后,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比例过高。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公司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上市公司缺乏信托责任意识,股东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二是助长了投机行为,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着眼于自身眼前的利益而不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上市公司的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 上市公司财务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司全面财务控制意识淡薄,财务控制体系设计不够合理,执行乏力。我国的财务控制发展理念历史较短,许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于全面财务控制的意识不够,未能形成全方位的多向反馈控制体系,落后于监督管理的目标。即使证监会对内控有相关规定,仍有很多公司没有建立适合自身组织特点的卓有成效的财务控制框架,在财务控制活动中就事论事见招拆招的随意现象泛滥。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加上不同利益者的目标相去甚远,这些问题直接削弱了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力量,也让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形同虚设。解决好“一股独大”“家族模式”“政府说了算”等治理结构问题,是财务控制有效的关键,也就是使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规范、原则之上。另外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现象,流通股股东作为小股东在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没有受到重视,他们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护,流通股东在提高公司绩效方面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三)财务控制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财务控制是否能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工作能否到位。第一,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评价标准太过主观。第二,内部审计工作欠缺,财务控制的监管考评力度太弱。首先,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职能弱化,缺乏权威性。其次,内审工作缺乏制衡和监督,缺乏独立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缺乏有激励作用的考评制度。多数上市公司集团的经营者难于获得与职责相对称的报酬,实行年薪制目前也还是偏低。经营者的利益还未能与上市公司效益真正结合起来,缺乏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影响了才能的真正发挥。

三、 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可持续发展财务治理模式。为了实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目标应由股东利益最大化逐步发展为相关利益最大化,即须兼顾和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和政府等的利益,而不仅仅局限在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的利益。只有使得所有参与上市公司的各方的利益都实现尽可能最大化,上市公司的资源配置。

(二)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加强财务治理。首先上市公司应努力发现潜在的特定战略投资机构,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搭建沟通平台,互相坦诚沟通。其次,可以由融资方式(比如定向增发方式)引入特定机构投资者,达到优化流通股东结构的目的。再次,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三)完善投资决策机制,避免盲目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建立主要应集中在:完善投资前咨询论证,提高投资审批科学性和效率,规范化、科学化投资管理工作,完善投资的责任制。首先,所有权关系应厘清,管理者应到位。其次,健全信息网络。再次,加强投资决策前的前期工作。最后,真正落实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

(四)加强财务政策的研究分析,降低财务风险。第一,事前预测――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第二,事中控制――建立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第三,事后考核――建立财务实时监控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全喜,1998:《论企业集团的财务特征与财务控制》,《南开管理评论》,第2期.

[2] 吴水澎、陈汉文,2000:《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第5期.

[3] 汤谷良,2000:《财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第3期,P7~11.

[4] Charle.T.Hom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orduction Accounting.2001,(10):P350-378.

上一篇:“货币风暴”骤起全球股市遇袭 多种货币大幅贬... 下一篇: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