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时间:2022-08-25 12:40:05

游戏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摘要: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化水平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幼儿园要为幼儿的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本文分析了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如何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指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特别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它不是通过老师的教就可以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游戏体验逐渐培养起来的,教育活动事实表明,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游戏活动中,孩子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思维模式,渐渐地社会认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高,社会情感道德、社会规则也会逐渐形成。由此可见,探讨分析如何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

1.1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包括幼儿对自己和周围事物人的认识,对日常生活规则、人际交往规则的把握和了解,对他人意见和想法的理解和领会。社会认知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认知的对象是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受到社会生活经历和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社会认知能力水平是比较差的,需要通过引导教育,逐渐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

1.2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核,包括对集体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爱的情感表现,以及控制、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和能力等等,在幼儿时期,社会情感主要表现为情感交流能力和情感识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幼儿阶段的教育、引导,逐渐形成如集体荣誉感、道德情感等更为高级、抽象的社会性情感。

1.3个性教育

个性教育指的是幼儿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更侧重于个性品质的培养,比如像自信、表现欲、独立性、礼貌礼仪等方面。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初级阶段,具有比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从广义上讲,个性教育还包括审美教育和品行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个性教育除了塑造个性,还包括发展道德、审美等方面个性,是幼儿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有机统一。

1.4社会交往教育

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能力的核心,它包括交往意识、交往动机、交往方法、交往策略,以及人际关系和交往质量等等,是社会性教育的基础,幼儿交往能力的构成是其他社会性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社会性教育的基点。

2.如何在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1在区域化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是培养幼儿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社会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选择的区域游戏活动内容和主题要与幼儿的生活经历紧密联系且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老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要融入社会性方面的内容,比如同伴冲突解决、基本礼貌礼仪规则等等,让幼儿将在游戏中学到的社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社会意识。第二,区域材料要尽可能生活化、多样化,而且数量要满足幼儿的需求,使游戏情节更加的丰富、游戏性更强,这样可以给到幼儿更多选择的机会,也可以满足不同游戏活动主题的需求,营造“小社会”氛围,为不同区域创造更多交流、合作与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社会性发展条件,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

2.2开展混班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混班游戏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广阔的交往环境,比如鼓励同龄与异龄、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交流,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由于他们在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增强交往能力。比如,幼儿园老师可以将大、中、小班的建构区合并起来,让这三个班的幼儿在同个区域进行游戏活动,由于建构区是讲求协调、合作、组织的区域游戏活动,刚开始由于不同班级间的同学不熟悉而阻碍了沟通合作模式的开启,但随着大班幼儿发挥榜样作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中、小班的幼儿也会受到影响,逐渐融合进来,逐渐的,大班的儿童在榜样自我心理暗示下会自觉主动去帮助引领、谦让中小班幼儿,中小班的幼儿就会模仿、请教大班儿童的做法,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友好交往的氛围,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2.3开展民间游戏让儿童体验和感知成人社会规则

普遍的观念认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更多是源自父母的引导作用,但事实上,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儿童的同伴群体,也即是年龄相仿的儿童群体间相互的影响。民间游戏是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对塑造幼儿的人格,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幼儿体验和感知成人社会的法则。第一,“老鹰抓小鸡”这个经典民间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见的关系,感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生存法则,感知集体合作、团结的重要性。第二,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原则,培养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能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实现,比如“过家家”游戏,有人扮演母亲的角色,有人扮演父亲的角色,有人扮演孩子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能推动游戏的发展,所以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培养儿童换位思考的能力。第三,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在民间游戏开展过程中让幼儿理解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文化,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能够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结束语

社会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民间游戏、区域游戏、混班游戏等形式,创设与幼儿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的游戏主题内容,逐渐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体验社会规则,最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凤鸣.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幼儿社会性发展[J].学园,2015(17):21

[2]林婉华.幼儿社会性发展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教师,2013(15):25

[3]吴亚玲.关于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学导报,2015(18):14

上一篇: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下一篇:小学藏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