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8-25 10:05:35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问题及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农村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运行情况,关系到数学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能否成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运行十几年来,大部分农村教师已普遍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数学新课程教学,但一些实际问题仍困扰着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并成为他们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实践的主要障碍。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依然不足,课程实施资源依然缺乏。

数学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国家近年来投入基础教育的资金在不断加大,但是教育经费投入依然严重不足,数学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于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

(二)改革评价滞后,教师顾虑重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农村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传统的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许多教师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自己将待岗或高职低聘,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等都是数学教师挂在口上的话语。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数学新课改也就是一个概念而已。首先是大家对数学新课程改革认识的肤浅:比如说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吧,很多教师就是把学生座次进行一定的调整就是分组了,学生合作就是简单的配合而已;再比如吧,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很多教师也就是简单的说你很棒啊,很好,不错等等的说法;还有就是不切实际地滥用多媒体,以为运用多媒体越多越好,严重存在运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的误区。其次是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

(四)教师教材适应不够,教学方法单一。

新课程的改革,首先就是从教材入手,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注重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索过程。而有的农村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脉搏。只了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学内涵,不能灵活掌握教材。

(五)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学校严重缺少课改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校本教研的检查流于形式,学校也不重视校本教研,由于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在农村学校步履艰难。培训机会相对较少,现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开始重视教师的技能和教学培训了,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加大的。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局面。

二、小学数学新课改推进的策略

针对当前新课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解决。

(一)着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当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加大,我认为,政府尤其是国家层面更应该将教育经费更加倾向于西部教育和农村学校,教育投入力度、给予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课改专项经费”支持、加快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等方式,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教师培训和数学学科的整合提供物质保障条件。“课改专项经费”须专款专用,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实行督导监控。

(二)着力进行内外兼修,从本质上促进数学教师发展。

数学新课程条件下,农村教师要实现真正发展,应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教师外部环境方面加强建设,以使小学数学教师真正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自身建设方面,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在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师发展等理论,了解教育科学的发展现状。教师应注意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并及时传播出去,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和了解当今社会的变化和最新科技发展的动态,提高教师对新文化、新技术传播的社会效益。二要提倡和鼓励教师、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与教学研讨。教师要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及时写成问题,并形成教学研究档案。可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沙龙,在反复交流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对教育的认识。鼓励和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相信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科研气氛越来越浓,从普通教师到校长的理论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高的,同时也会出现一批勇于参与新课改的教育工作者,而学校校长也很重要,是学校践行新课改的领路人和先驱者。三要在教育实践中,提倡教师敢有所作为,善于有所作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先做表率。农村教师更应该根据自身和当地的情况,将学过的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创新,创造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

(三)着力强化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本来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机制,但是,任何好的制度机制是需要认真执行和持之永恒的坚持,本来教研研修方式就多样,也应该是多样化,要着力从实际出发。强化校本研修,这是最为有效、最经济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对于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使学校变为培训的中心,研修的场所,让教室成为有效的培训场。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行为中是对话、交流的和谐方式,使课程改革处于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能使问题真正得以发现和解决。

(四)着力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自上而下应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未根本改变,课程改革都是只停留在表面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和教师搭建舞台,让其充分发挥。

一是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导向有了改革,才能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程度来评价,使评价既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又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更能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应有利于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应是科学的评价,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品德。要把知识和品德视为同等地位加以评价,对知识的考查可以是多元的、多次的,改变单纯的“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卡,让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考评,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活动方面一定结合农村的实际,联系日常生活、组织开展活动。

新课改任重道远,现在需要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学校在新课改中的行动能力,才能走的更远,才能顺利完成这重大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探究 下一篇:小议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