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效应内在化的制度途径分析

时间:2022-08-25 06:15:17

外部效应内在化的制度途径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外部效应——环境污染已危及到当代人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这为系统的制度治理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基于外部效应的含义和存在的领域,提出应从政府的产业规制、技术工艺创新和制度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交易内容等方面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关键词]外部效应;环境污染;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01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96-02

二战以后的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供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各种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持续地、大量地向环境中输入,造成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以及空气在生态系统内富集,引起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淡水短缺等,并已危及到当代人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污染是经济增长的负的外部效应的表现,是环境治理中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

一、外部效应的涵义

外部效应的概念是经过演化的,最初涉及到外部效应的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指出,外部经济指在一个产品部门内部各厂商之间相互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刺激和影响。可见,外部经济主要是正的、积极的外部激励。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在外部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生产外部性理论。认为生产者(消费者)的边际私人净产值(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净产值(边际社会成本)的不一致现象,就是生产(消费)的外部性。并将外部效应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即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无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都是生产和消费的副产品。曼昆说,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对这种影响付酬或得到报酬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公众对外部效应的极大关注,政府针对生产企业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提出了严格的国家标准,并通过政府管制和法律途径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中国的学者郭伟和指出,外部效应是经济主体(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活动无意间对别人的经济福利状况造成好或坏的影响,但并没有给别人以合理的补偿或自己得到补偿,这就是经济的外部效应。如果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是有意地改善或损害别人的经济福利,那么就是行善或犯罪,不属外部效应的范畴。负的外部效应可以用下面的西药生产的市场均衡和最适均衡模型(图1)来表示。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生产西药的工厂同样具有企业的共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为此,工厂要考虑的只是根据自己企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生产数量Q1。但是,作为西药生产的副产品,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物和废渣对旁观者和外部环境带来了伤害,产生了西药生产的外部成本,即图中社会成本线和私人成本线之间的差额。外部的成本并不计入生产企业的总成本,无辜的旁观者和外部环境承担了西药生产的一部分成本。如果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没有动机将此成本内部化的。导致社会的最适均衡无法实现,社会均衡量大于社会最适量Q2,厂商得到的收益无法抵偿社会成本,出现旁观者社会福利的减损,体现了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帕累托效率。

二、外部效应的存在领域

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是广泛存在的,当前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中国,伴随着持续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工业源污染物、生活源污染物和非常规污染物合成的复合型环境污染使中国的城市和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城市生活的福利大打折扣,农村环境污染也在加剧。而水土空气污染使人们更加担忧、焦虑和缺乏幸福感。

可见,能够发生负的外部效应的领域,总是存在公共产权或产权无法明确界定的领域,如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免费的自然资源正在受到经济增长的外部伤害,给生存其间的旁观者带来外部伤害,导致资源的非帕累托最优配置。

三、外部效应治理的群众性基础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了交流的平台,为人们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提供了渠道。近来,根据刘德华的成名曲《忘情水》改编的、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环保的歌曲《放心水》得到了网民的盛赞,酣畅淋漓的歌声深得人心,唱出了公众对丑恶现象的痛恨、对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期望。《放心水》网络上的迅速走红也是公众的精神慰籍和情感释放,体现了歌曲的社会批判和整合功能,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体现,说明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已经具有社会的参与意识,已经具备系统化的制度治理的群众性基础。同时,在网络跟贴中也让反映出面对复合型的生态污染问题个体行动的无力。

四、外部效应内在化的制度途径

为了呼唤整个社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良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建设山清水绿的美丽中国,就要从制度和系统治理入手,缓解我国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压缩型、复合型”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政府应强化产业规制

由于负的外部效应是由于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存在差值,庇古从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角度,提出实行国家干预,利用课税方式来弥补不同产业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的差值,使二者相等,实现外部效应内在化。产业规制是弥补市场失灵、处理外部效应问题的基本途径。

(二)技术工艺创新和制度引导相结合

技术创新和工艺流程的改进是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效应的根本解决之道。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清洁生产和消费是外部效应内在化的有效途径。清洁生产是指在工业生产的源头和过程中进行控制,通过科学技术、组织重置、宏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替代原材料、改进工艺、升级技术,力求把污染物消灭在产生之前。通过技术工艺创新来变废为宝是欧洲外部效应效益化的普遍途径。

资源回收、垃圾再利用是建立在细节分类制度基础上,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牵头,全社会和个人的配合,形成零废弃、全回收的社会总动员。如比利时的垃圾处理企业Electrawinds,将工业垃圾和家用垃圾作为能源用来焚烧发电,在获得出售绿电和焚烧灰尘利润的同时还获得了政府的补贴;布鲁塞尔实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纸张、包装瓶和园艺垃圾分别盛装在白、黄、蓝、绿四色垃圾袋中,在垃圾生成的起点将资源归位。再如河南信阳的郝堂村小学的“生态厕所”是轻钢结构建成的,可移动容器可将尿液和粪便分开,并将后者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不需要水冲洗,并且干净整洁,体现了环保技术和理念。

(三)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科斯理论提出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及产权界定、产权交换手段来解决外部效应,要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然而,事实证明,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经济体中运行效果并不好。

可持续提高生产效能、尽可能地减少发展带来的污染的另一个思路是通过市场交易内容的改变来节能降耗。在2012年11月维也纳的能源与气候变化博览会上,塞尔维亚清洁产品中心带来了化学品租赁这一可持续化学品管理商业模式。按照此模式,化学品的交易不再以数量来计量,而是按照功效取酬,只要生产商提供的效果达到生产需求,即可完成交易。经济效益的追求给了化学品生产商努力促成此模式的动机和理由。

[参考文献]

[1](英)Arthur Cecil Pigou.福利经济学[M].何玉长,丁晓钦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98-127.

[2]郭伟和.福利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2.

[3]章生.欧洲绿能产业新玩法[J].南风窗,2012(26):94-95.

[4]李北方.为发展寻回智慧[J].南风窗,2012(26):1.

上一篇: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研究 下一篇:企业运营效率的衡量及提升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