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及成因

时间:2022-08-25 02:18:37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及成因

一、现阶段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二)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造成这种观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三)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内容僵化、手段老化。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

(四)传统成本管理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

(五)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传统得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但在现代化制造环境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1.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区分被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2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3忽略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的成本管理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得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

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得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

(二)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而不再是以政府的指令计划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四)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五)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但这种方法不可能使成本―直降低,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改进产品成本,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但是―些国家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的兴趣不高,原因是经理的任期―般短于技术创新的收益期,也就是新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的利润,指望经理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的利润但增加其继任者业绩的技术创新方案是不现实的。

(六)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需要不断强化,成本核算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相适应。

(七)成本资料缺乏准确性。传统的成本核算多数是采用手工记账,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的核算,忽略对一些复杂数据的核算。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大量运用的条件下,就不能再简化核算,而应该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核算,力求成本的准确计算,为全面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三、改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所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难以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加强成本控制是改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会计和管理科学作出适应环境的经济化调整,配合经济发展的步伐,有节奏地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实施改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加强医疗收费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下一篇:基层人民银行业务风险点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