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习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5 02:16:13

协同学习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应积极吸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利用文献法对协同学习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在运用协同学习方法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克服闲谈、保证效率、把握实施与结束及教师在小组学习时的工作。

【关键词】协同学习 高中体育教学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56-02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学生运动参与度不断增加。但是,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原有的顽疾并没有被彻底铲除。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的各项指标,如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敏捷性等数据持续下降,相反近视率、肥胖率却持续增加。高中阶段虽为青少年学生身体成长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但在升学的现实压力下,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被迫放弃了大部分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法改变现有教育、升学制度的情况下,一味地呼吁学校、家庭和个人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是不现实而且没有意义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高中体育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不断尝试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高效地教授给学生科学、健康的锻炼方法,协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价值观念是目前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 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协同学习方法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各学科积极学习并采用世界上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其中合作型学习方法是被广泛认可、采用和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针对合作型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理论,其中协同学习方法正是对原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合作型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针对原有“按能力分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四个问题:(1)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不显著。(2)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及学习态度。(3)小组内无法缩短学习能力的差距。(4)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提高学校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佐藤学教授认为,原本以能力分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为此提出更为先进的协同学习理论。

二 协同学习对学生的意义

协同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差别在于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各组别的一致性,而在协同学习中,学习的主体终究是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绝不强求一体化,反而追求的是学生思考与实践的多样性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因此,在协同学习中也不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组长或负责人。例如,在高中篮球课教学中,教师一贯倾向于按照个人身体条件和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的高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并在各个小组中选拔或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帮助小组内其他同学技术动作的学习。希望能够实现“传帮带”的效果,提升教学效率,并借此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提升人际交往水平。但其中有许多问题被教师所忽视,如高水平学生的学习受限、低水平学生无法受到针对性的指导,此外,掌握技术水平低的学生的自信可能会在小组中受到挫伤或被其他成员排挤,导致越是需要加强身体锻炼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反而越抵触。

三 协同学习对教学效果的意义

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学习和提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议题。首先,教学内容必须设

定在比一般教学水平更高的层次,否则程度较好学生的学习难以完成。同时,必须积极照应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应提高教学内容水平的设定,同时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各小组学习能力较低学生的问题给予辅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师生必须在协同学习下共同决定,要填平高程度的课程内容及班上程度不太好学生间的“鸿沟”,而能克服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小组之间的协同学习。

研究发现,越是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越是会产生一种倾向,那就是不去主动寻求帮助,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去面对困境。因此,他们总是感到孤独无助,不断遭遇失败和挫折,最终放弃学习。协同学习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高水平设定与保持对每一个学生关注的关键点,进行真正的指导并激发程度不太好的学生向同学请教问题的习惯。在无领导的相互学习小组中,协同学习使每一个人完成多元学习的相互碰撞,每个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中参与学习。同样以高中体育篮球课为例,教师在教授较为困难的变相过人姿势――身后变相运球时,只有个别的学生可以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时就应立即实施协同学习方法,随机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进行学习。学生在分组前已由教师为其讲授了身后变相运球的要点,并演示了正确动作,在其认知层次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记,只是自身肢体运动尚不能完全体会并认知。在平等关系的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是相互学习和指导的对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他成员的反馈中辨别自身动作的正确程度,并可以一起讨论自己在完成动作时的感受,不但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四 协同学习方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初始运用协同学习方法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小组内学生闲谈、课程进度无法保证、小组学习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点的把握及教师在协同学习中的角色把握。

1.克服闲谈

有的教师担心一旦运用了协同学习(小组活动),学生会喋喋不休、闲谈不止。运用了协同学习却成为闲谈的课堂,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学生间无法构建出相互聆听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先从一节课的教学中,甚至是几分钟的协同学习做起,逐步培养学生参与协同学习的意识,建立学生互助式学习的习惯,摒弃学生原有的一旦分组学习就是课内休息的意识。

此外,出现闲谈现象大多是因为教师选择协同学习的时机不恰当,应注意不可在过于简单的课程中运用协同学习法,学生已掌握或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或运动技能不适合采用协同学习法。

2.保证效率

对于运用协同学习方法的教师最焦虑的问题就是教学进度。确实,在进度的掌控中,协同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似乎是效率较低的方法。协同学习法或许对课程进度有影响,但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因为传统教学的效率在于通过削弱学习的体验、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忽略需要特殊关注学生的兴趣一味追求课程进度来完成的。

如果教学目标在于寻求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不是提升授课的进度,那么传统教学方法才是最低效的。教师的责任不在于追赶教科书内容或授课计划的规定,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丰富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经验。体育课程教学更是如此,越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越应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当然,协同学习并不是与课程进度完全对立的。正确运用协同学习方法的教师并不会因此而拖延教学进度,其方法有:(1)果断地处理单元的开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该压缩的压缩、该拓展的拓展。(2)整合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设定高于一般程度的课题,实现互帮互学。

3.把握实施与结束

关于何时实施协同学习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把握:(1)个人学习的协同化。(2)跨越提升的协同学习。有的技术动作如原地换手运球个人学习也能掌握,但有的学生会很快地掌握并熟练运用,有的学生却一时难以理解,虚度时间并忍受着煎熬。因此,个人学习也可在小组的协同学习中开展。不懂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观察到小组内其他学生的动作,并可方便地询问“左手到底应该怎么配合?”这种练习是促进运动学习能力较低学生进步的最大条件。此外,协同学习的核心意义在于挑战“提高性的协同学习”。当教学中只有几个学生能完成技术动作,大多数学生反映出困惑时,就应立即组织小组协同学习。能否抓住时机实施小组协同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提高性学习”是课题成功的关键。

何时结束小组协同学习同样十分重要,小组学习应在进行学习成立的状况下,结束在无法进行学习前。需要教师的准确判断,最为关键的是要观察学生的状态,倘若学生专心于协同学习,那么学习已经形成;若是学生懒散、开始闲谈聊天,那就表明学习并没有形成,应立即或在之前尽快结束。

4.教师在小组学习时的工作

在学生进入小组协同学习时,教师必须做到:(1)关照无法成功参与小组的学生,与不能参与小组学习的伤害相比,不能参与私人小组协同学习的精神伤害更大。因此,在小组学习开始后不久,教师必须努力援助,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协同学习。(2)教师应该关照各小组。在协同学习中总会有个别小组难以开展讨论。只要对这些小组进行帮助,促进各小组之间的协同学习,接下来交给学生去做,不必介入各小组之活动。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习的革命[M].台北: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1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蔡士凯、种静萍.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4]王攀峰、张天宝.小组合作学习: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8(9)

上一篇:国际路货买卖之风险转移 下一篇:70例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断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