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

时间:2022-08-24 11:19:09

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

摘 要:大豆的病虫害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应该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栽培,科学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加以防治,以下本文对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做了较明细的阐述,以供广大农户借鉴参考。

关健词:大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1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籽粒,一般发生减产10%左右。重病年可减产50%以上,叶部发病可造成叶片提早脱落,病粒表层有灰白色菌丝粘附,内含大量病菌卵孢子。该菌卵孢子可在病茎、叶上残留在土壤中越冬,对第2年的生产会成为造成菌源侵染。在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高峰期,多雨年份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1选用抗病力较强的品种 精选种子,汰除病粒,做好轮作,减少初侵染源,实行2~3年轮作。

1.2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

1.3种子药剂处理

播种前用0.3%的种子重量90%乙膦铝或35%甲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

1.4发病初期 开始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还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来喷洒,每667m2用药液量40kg左右。

2 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蛙眼病、斑污病,是北方豆田常见病害之一。此病为风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所以夏季多雨、高湿,叶部病害发生较重,尤其在开花结荚后又遇多雨、高湿天气,荚、粒部病害发生重,反之发生轻。

防治方法:

2.1选用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

2.2选种和种子处理

播前彻底清除灰斑病粒,并进行药剂拌种,一般用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0.3%的药量拌种,对保苗与苗期病害防治效果好。

2.3农业防治

避免低洼地栽培,实行垄作栽培;收割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进行深翻,以减少菌源;进行合理轮作;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与锄草工作,以及排除田间积水,减轻病情。

2.4化学防治

7月下旬~8月初为大豆初荚期,1hm2用磷酸二氢钾2250~3000g+米醋1.5L+80%多菌灵微粒75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0mL混合喷雾,1hm2喷雾量人工喷雾器300L,机动喷雾器200L。

2.5生物防治

可用1%武夷菌素(B0—10)水剂100~150倍液喷雾。

3 大豆花叶病

大豆花叶病影响受害病株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低及种子品质差,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带病毒种子是田间初次发病的主要来源。它的病原是病毒,该病症状常因品种、赶病阶段和气温不同变异较大。

防治方法:

3.1推广种植 抗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严格精选,剔除褐斑粒,加强种子检疫,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种用。

3.2适期播种,在蚜虫盛发期前避开大豆开花期,来减少早期传毒侵染。

3.3建立无病 毒健康种子田,种子田与毒源隔离100m以上,以防止病源传播,在蚜虫发生前结合铲地清除病苗,及时尽早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要拔除。清理农田周边杂草。

3.4大豆田出 现蚜虫时要及时防治。 防治蚜虫,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喷雾要做到均匀,无漏喷,连续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d。

3.5物理、生 物防治:在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土层或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驱蚜。还可利用草蛉、瓢虫和食蚜蝇等蚜虫的天敌来防治蚜虫。

4 大豆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的正反面均生病斑,初期病斑黄褐色,散生,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重病叶病斑密集相互连接,叶片枯黄而死。叶柄和茎上的病斑黄褐色,破裂后也散出茶褐色夏孢子。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鼓粒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4.1选用抗病 品种,在发病严重的地区,改秋播大豆为春播,避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

4.2合理轮作 和间作,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做好中耕除草,改变田间小气候。

4.3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

4.4发病初期 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40L,隔10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施药时按要求兑水,均匀喷雾于叶部。防治要及时,尤其当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时,要及时控制病害发展。

5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的为害特点是咬食豆粒,该虫常常可以吃掉半粒豆,大大降低了大豆产量,影响了大豆的品质。该虫1a发生1代,通常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成蛹与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每年7~8月份雨量和土壤湿度较大时,利于该虫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5.1要选用抗 虫抗病的优良品种、实行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

5.2药剂防治 可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g拌土10kg,8月10日前后,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m2用100mL,浸蘸20cm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6 大豆蚜虫的防治

大豆蚜虫又称为腻虫或蜜虫。多数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吸汁液为害。致使叶片卷曲、退化,降低产量,此虫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为害严重。大豆蚜虫繁殖能力很强,全年迁飞扩散有4次高峰:第1次大豆苗期,其余3次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上旬。一般在7月上旬进行防治最为适宜。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倍,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10%溴氟菊酯乳油10~20mL/667m2,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667m2,兑水40~50kg喷雾。

7 小结

综上所述,大豆病虫害对大豆的生长与产量,影响很大,防病除害要提倡使用物理与生物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要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将大豆病虫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与程度内,确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及优质。

上一篇:新开耕地后续培肥技术 下一篇:外来有害生物黄顶菊的种群覆盖度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