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

时间:2022-08-24 07:05:53

论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

[摘要]在选编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将竞技体育技战术进行教材化和游戏化处理;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找准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设立“跳一跳,摘得到”的学习目标,设置更适合各学段学生学情和学习水平的学习内容。一定要注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关键词]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编写

当下的体育新课改中,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促进体育课的改进来满足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如何促进体育学科教材化以适应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学练水平;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运动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健身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如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练水平和需求,选编和开发适宜的体育校本教材教学内容;如何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切的体育教学方法,都成为各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共同关注的问题。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与教学实践研究表明,虽然学校及学生有一定的体育基础,但如果直接将现代体育项目的内容生硬地编入教材,并分解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水平段进行教学,无论对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来说,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教学也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顺利进行。因而,我们在选编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将竞技体育技战术进行教材化和游戏化处理;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找准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设立“跳一跳、摘得到”的学习目标,设置更适合各学段学生学情和学习水平的学习内容。一定要注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以培养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

我们编写校本教材的目的是根据学校场地条件、教学特色,尽量照顾学生兴趣选择,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术,以便供学生终身享受锻炼,但并不意味着就放弃自身素质的锻炼。在分项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专项体育兴趣逐步地转移到对身体素质练习上来。这种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移,也可以说是体育意识的一个升华。只有这样,编写体育校本教材才可能起到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的作用,在巩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根据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专项教学,选编部分简单易行有利于身体正常发育、增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专项的练习,以兴趣带动学生练习,以练习促进体质发展,避免单调、枯燥的练习项目出现在校本教材中。

二、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练习有机结合

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我们根据各项教材的难易和特点、学生的基础和运动能力、教学目标总体要求和层次划分,结合新的要求,在体现练习与理解的先后、主次、程度等方面有所选择,区别对待,形成符合实际的多种结构形式的指导关系,并作为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

三、避免教材内容复杂、重复

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借鉴原有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材排列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不作多余重复排列,使教材朝着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真正掌握必需的体育专项技术、技能。在提高其锻炼兴趣性的同时发展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终身受益。

四、着眼于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

一所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正确而独特的办学目标或者说是教育哲学,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规定只能是一种最基本、普遍、原则性的要求,不可能照顾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特殊性。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差异,给学校一个空间,从而根据师生的特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定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校本课程开发,其核心理念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为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必须落实到学校层面、与具体的学校体育特点和条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否则就会落空。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看,它正是针对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课程而采取的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所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同时,由于它注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调动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以学校传统项目为基础促进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五、注重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体育教学大纲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使用周期性长,一本教材可以延续用十多年,几乎没有怎么变化过,并且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划一、死板,也就是说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陈旧、老套,体育教师只一味地按照死板的课程内容上课,没有了自主性,高中三年只需要建立三个模块,而没有从学生的需要、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从本地的特色出发,体育教师只要重复这三种模块安排就可以当好体育教师,完全制约了体育老师的作用,不能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似乎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可以来上好体育课,那我们以后体育教师还有什么用!体育课程的开发正是朝着打破这种惯例方向发展,将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大纲,让体育教师根据当地学校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自主、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让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更具灵活性。

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层次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意识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学目标不能以偏概全,要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性。抛弃以往教材中学生只听老师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材还应体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建立的,尝试的实质就是实践。而创造意识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都要通过实践。因此,在校本教材中倡导学生在未知的或还在接触的领域积极地有目的地尝试,并能引导其积极思考和提出独特见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多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达到运动技能水平和智力同时开发的目的。

当前新课改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内容的有效重组,是因材施教和满足学生主体需求的重要保证。必须将各类竞技体育项目进行教材化选择和改编,生成适合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体系;必须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适度的学习目标、选编适切的学习内容。在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运用好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开发策略,合理编写好各类体育校本教材才,能提高新课程下的教学实际效益;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有效选择与开发,要实现运动技能学习和灵活运用合一,突出体能练习与游戏竞赛合一,体现情感意志培养与课堂情境合一。

上一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五法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应用题的启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