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美国对目前两岸关系的态度

时间:2022-08-24 05:05:20

试评美国对目前两岸关系的态度

2008年5月在岛内重新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始终予以高度关注。随着台当局接受“九二共识”、追求“不统、不独、不武”的大陆政策的出台和两岸关系的逐步改善,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也出现了调整,由反对台海两岸单方面改变现状,尤其是反对当局谋求“法理”,努力降低台海紧张局势,转向修复美台关系、正面评价的现阶段大陆政策和改善两岸关系。然而,两岸关系要实现由某种制度性机制保障的稳定和平,仍然受到岛内、国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牵制,美国因素作为影响台海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仍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一、美国乐见两岸关系缓和

2008年3月在“大选”中胜出后,小布什政府随后发表声明表示,他对此结果持欢迎态度。“5・20”就职演讲后,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表示,的就职演说具有建设性,他期待落实改善两岸关系的倡议。7月底,小布什在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再度表示,两岸关系的“情况已出现好转”,美、中、台三方关系正处于“较好位置”,他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十分满意。12月15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罗伯特・伍德说:“跨越台湾海峡的这些交通联系(两岸‘三通’)是非常积极的举措,我们一直并将继续鼓励台海两岸对话。”

奥巴马总体上延续了小布什政府后期的对台政策。2009年2月17日,国务卿希拉里在访华前表示,她很高兴看到近来台湾海峡紧张情势降低、且两岸增加合作,而美国当然愿意支持并促成这样的发展。3月18日,“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表示,美国政府对一年来的两岸政策有相当高的评价,因为这符合美台双方的利益。4月1日,奥巴马在伦敦会见时表示,美国欢迎并支持两岸改善关系,期两岸对话取得重要的进展。6月25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在会见中共中央台办主任时表示,美方支持两岸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欢迎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7月27日,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表示,上台后,两岸都采取降低紧张的行动;今日没有迹象显示,美国应该比昨天更忧虑台海情势;只要台海一天不紧张,就离和平解决两岸歧异更近一天;美国赞赏两岸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也鼓励这些行动。

二、美国乐见两岸关系缓和的原因

美国乐见两岸关系缓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担心两岸政治分歧的加剧,可能导致一场军事冲突。届时美国将面临要么与中国大陆兵戎相见,要么袖手旁观的两难抉择。“9・11”后美国在新保守主义思潮的驱动下,在阿富汗、伊拉克等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企图通过先发制人的战争和改变它国的政权性质来达到根除恐怖主义的目的,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故在伊朗和朝核问题上,不得不退回到现实主义的积极威慑和包围战略以及自由国际主义的多边合作战略。美国既不愿为了协防台湾与中国大陆另启战端,影响到中美双方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的合作,又不愿在两岸发生军事冲突时,全然置身事外,降低其国际影响力。其最好的对策自然就是希望两岸通过对话,化解敌意。今后,美国越是需要中方在朝核、伊朗、伊拉克等问题上与美方合作,就越希望海峡两岸维持相安无事的局面,也就越有可能更多地考虑到中方在上的核心利益。以往的发生,固然曾促使美国加大对台北的“促谈”压力,但也同时导致了美事合作的加强,从而减少台湾与大陆和谈的诱因。现在两岸关系的密切,固然引起美国一些人士的疑虑,从而对两岸和谈采取审慎态度,但鉴于的前车之鉴,美国更担心两岸关系失去和平发展的势头。何况,现在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是促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在美国看来,台湾当然应该调整角色,予以配合。随着失去政权,“统独”之争在两岸关系中退居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制度之争,这在更大程度上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制度之争有助于美国将“民主价值观”通过台湾推销到大陆,“促使中国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第二,美国并不担忧两岸会在短期内走向统一。尽管上台后,两岸关系发生了令人瞩目的积极变化,但美国也深知,两岸关系也只是刚刚暂时摆脱“统独”斗争的困扰,两岸互信的基础仍然较为脆弱,“”势力干扰和破坏和平发展进程的能量仍不可低估,未来还会继续成为制约台湾当局进一步改善与大陆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且,当前两岸关系的改善总体上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思路而逐步展开,真正困扰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难题,尤其是政治议题,诸如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国际生存空间”、落实台湾的政治地位以及达成和平协议等,都尚未触及,而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两岸关系实质性提升的棘手难题。两岸和平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走向和平统一更将成为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美国研究两岸关系的知名学者容安澜曾坦言,即使美国人担心两岸会统一,但“这并不是眼前的事,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也没有可能”。何况,的大陆政策设计直接否定了两岸短期内走向统一的可能性,他本人也一再回避两岸“终极统一”的设想,以捍卫“中华民国独立地位”的僵硬立场以及积极讨好美国以建立“没有意外的”台美关系的坚强决心,令美对其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立场基本放心。美国也相信,顽固的“”立场以及岛内民众强烈的“台湾主体意识”也将对的两岸政策产生强大的牵制与阻挠作用。因此,当前两岸关系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离美国的台湾脱离美国战略轨道走向与大陆统一的政策底线依然相去甚远,美国并不相信两岸关系在的第一任期会出现背离美国战略目标的“过快发展”,因此也没有必要在现阶段就迫使台湾当局“踩刹车”,而是可以摆高姿态,高调表达其对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开放态度。

三、美国内部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不同认知

长期以来,美国方面的主流意见认为,两岸统一状况的出现,将是因大陆单方面运用武力强行“吞并”台湾所致。但是,近几年来,两岸经贸交往的程度与速度、人员往来的密度,以及随着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管道后,所陆续达成的各项互动合作协议等,均促使美方的主要观察人士了解到,这种热络的互动关系所累积的基础,将让台湾主流民意选择与大陆统一的可能性有逐步提高的趋向。因此,美方战略规划圈的主流意见认为,美国有必要对这种可能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达未雨绸缪的效果。他们开始认真思考几个重要课题包括:(1)何处是美国可以接受两岸关系改善的真正底线?美国是否需要担心马当局的大陆政策走向,导致大陆对台影响力

的强化,从而造成美国在此地区战略利益的损失?(2)美国能够接受两岸更密切的经贸互动,但是否应对两岸进一步签署和平协议,维持保留的态度?(3)倘若台湾的主流民意倾向与大陆加强互动,甚至展开实质性的经济与社会融合,并进一步朝向政治议题的协商谈判时,美国将如何因应这种结构性转变,并继续维持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战略经贸利益?美售与军事合作关系在这种形势下将如何调整?(4)两岸签署ECFA后,美国是否也应该积极地考虑与台湾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以平衡台湾经济过度依靠大陆?

针对上述问题,美国智库学者们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对于两岸对话所可能导致的结果持开放态度,甚至不排除两岸透过对话寻求最终统一。事实上,柯庆生在出任布什政府助理国务卿帮办前,就曾撰文指出,如果海峡双方选择和平统一,美国可能无力予以阻止。他甚至认为,两岸和平统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是因为“美国在中国大陆的政治自由化过程中享有长期的安全与道德利益;台湾作为中国式民主样板的地位――保留在条件具备下与大陆统一的前景一可以成为推动大陆自由化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唐耐心也认为,如果海峡双方选择和平统一,美国将不持异议。卜睿哲在卸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职务后,提议海峡双方接受某种类型的邦联形式来满足各方的最低目标,北京将得到某种形式的统一,台北也将在某种国家联盟内保持其所宣称的地位。曾任美国驻华大使和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的李洁明也认为,中国历史上不乏多国并存于华夏的例子,而欧盟模式也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两岸完全可以寻求双方均可接受的共存方案。美国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发行的《中国领导人观察》(ChinaLeadership Monitor,No.31,Spring 2010),在2010年春季的一期电子报中,登载一篇题为“2010:TheWinterofPRCDiscontent'’的专论;在此之前,美国耶鲁大学全球电子报(YaleGlobal Online),于2010年2月24日发表一篇题为“New World order Without a Hegemon:Compete and Cooperate”的专论,都认为,目前两岸发展良性互动的趋势,符合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整体利益,两岸若能和平解决彼此的歧见,将可使美国卸下“”这个令人头痛的“战略性包袱”。还有美国学者认为,台海两岸融合对美国而言,也有一个相当重要而明显的好处,就是排除了一个可能把美国卷入军事冲突的“发火点”。尽管两岸融合可能会损害到美国的若干利益,但是相较于消除引爆中美军事冲突的发火点,或者立即并全面降低中美双方的摩擦冲突风险,那些因两岸融合而导致的不利损失,也可以算是化解战争危险的代价。

美国智库学者的另一种观点则反映出某些保守派人士对当局的大陆政策不放心。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反对和遏制“”已不再是中美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国内亲台势力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但他们并没有自动退出政治舞台。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3月24日发表了该基金会亚洲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谭慎格的一篇文章《台湾选举:海峡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声称:“放任台湾――个充满活力的亚洲‘民主国家’、美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和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安全伙伴――遭受恐吓被迫与亚洲最大的独裁政权结成一种无奈的关系,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美国在亚洲的合作伙伴担心,美国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他们看到中国正在填补这个空白。将台湾拱手让给中国将大大有助于将列宁主义――重商主义的中国确立为亚洲跨国贸易和金融结构规则的制订人、亚洲新安全结构的主导者和极权主义国家重商主义的庇护人。华盛顿如何对待台湾这个长期朋友将使亚洲其它国家看清楚华盛顿如何确认它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因此他建议,美国政府应立即邀请台湾当选“总统”和“副总统”萧万长访问华盛顿、批准台湾有关更换F-16C/D战斗机的要求、启动美台战略对话、启动美台FTA谈判、提供签证免签计划的路线图等。

奥巴马上台后,保守势力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但他们炒作的热情却丝毫未减。2009年3月,美国众议院亲台议员、“台湾连线共同主席之一”罗巴拉克决定辞去主席。他声称,“当台湾人民决定和大陆合作而非对抗,我对‘台湾连线’的参与和支持就不重要了”。罗氏又煽动,他一向主张对中国大陆采取对抗的方式。2009年8月,美国两家智库――“台湾政策工作组”和“兰德公司”,相继公布了两份的研究报告,质疑两岸业已取得的和平发展成果,挑拨两岸之间的情感。其中,“台湾政策工作组”提出的《威慑、防御、击退与合作――台湾的防御战略》报告,露骨地挑拨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对台湾形成“广泛挑战”,台湾正面临两岸间军事力量失衡的危险。报告还给台当局提供所谓“对策建议”,包括:要台湾打所谓“人民战争”;购买更多的武器装备,特别是美国的F-16C/D型战机;与外国军队进行合作等等。“兰德公刘”提出的《平衡的疑问――台海冲突的政治背景和军事面貌》报告则称,执政以来的两岸政治形势虽然已经大为和缓,但“潜藏的危机并未消除”,在“台湾意识”节节高涨的情况下,当局的政策弹性非常有限,很难满足大陆的期待,未来一旦大陆发现经济合作手段无法遂行统一目标时,就可能考虑采取“非和平”手段。该报告与“台湾政策工作组”报告如出一辙地渲染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并预言,在2010年至2015年间,一旦台海爆发军事冲突,在美国及其盟友尚未发射一枪一弹时,台海空战就已经基本结束了。报告最后同样要求台当局督促美方尽速同意出售F-16C/D型战机。2010年1月1日,“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在年终报告中强调,美台商会今年将着力促请美国政府落实四项议题:一、在不设条件下,恢复美台“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TIFA)协商;二、终止军售包裹式通知国会的做法,改为分项随时通知;三、接受台湾购买66架F-16C/D型战机的申请书;四、恢复部长级官员访台。

保守势力的观点虽然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美国政府的政策,但它表明,美国国内的亲台势力是不会放弃“台湾牌”的。一旦遇到合适的政治气候,它就会影响美国政府的对台决策,出台干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

四、美国乐见两岸关系缓和的限度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官方的发言一再强调,只要两岸双方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美国将不会在意其结果,也就是说,美国不排除有一天台湾民众以和平方式接受大陆的条件走向统一。但实际上,随着台湾内部及大陆内部的实质性变化,包括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程度急剧上升,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美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支持两岸交流与对话,但在涉及两岸重大议题上如“签署和平协议”或最终“两岸走向统一”议题上则存在很大疑虑。虽然美国并不希望2008年之前那样台海地区发生任何可能将美国卷入其中的军事冲突,但它同样不希望两岸之间走得太近,从而威胁到美国在台湾的利益。因此,不管国内如何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一切出发点是其国家利益,美国政府当前乐见两岸缓和的目的,意在透过对话寻求台海和平,而绝非通过对话寻求两岸统一。美国现阶段没有直接干预两岸的互动关系,但这并不表明美国甘愿失去对台湾的影响力,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扮演纯粹的旁观者的角色。一旦两岸对话进入涉及政治和安全议题的“深水区”,甚至触及敏感的台湾政治地位问题,美国就有可能丢弃伪装,不再“旁观”。调整大陆政策才刚刚开始,美国就有不少人开始对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示担心了。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不会淡出两岸事务,在具体事务上,如军售、台湾的“国际空间”、大陆对台“军事威胁”等问题上,仍会不时积极表达意见,刻意拉长两岸关系改善的时程,以追求其最大的国家利益。

上一篇:推进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台湾年底选举态势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