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时间:2022-08-24 03:08:25

浅析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106-01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独立董事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案件此起彼伏,造假金额愈来愈大。大量失真的会计信息使市场信号失灵,造成政策制定失误,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频频发生,当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明星企业倒闭等问题,都与内部控制严重薄弱有着密切关系。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对于实现这个经营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全员控制的思想

任何企业的核心都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内部控制的基准点就在于对人的控制,人的活动贯穿于内部控制过程的始终。人不仅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者,也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企业中的每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会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内部控制具有全员化的特征,企业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都应负有责任。内部控制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行动,与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紧密结合,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参与和实施了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事,更是全体员工应当承担的责任。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保持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很多审计人员是从财会部门转来的,有的甚至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一般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这一方面要求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发奋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需要管理层转变“内部审计岗位只需懂得财务知识”的观念,为内部审计机构配置高素质的人员。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必要的独立性。目前我国有不少企业在人员编制上存在问题,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或是兼管某一业务,没有实现真正的职务分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上也要推行职务不兼容的原则,为内部审计岗位配备专职的人员,以保证其应有的独立性。

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在公司的董事会中设置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有利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内部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主要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股东负责,负有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尤其是企业中小股东的利益的责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问题在于确保独立董事事实上的独立性,首先应当改进独立董事的提名和表决制度,大股东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回避独立董事的提名和表决,由独立董事的行业公会或类似的自律组织公开独立董事的候选人数据库,再由中小股东提名和表决;其次应改进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由独立董事行业公会制定薪酬标准或国家政府机构制定指导薪酬标准,再由上市公司董事会在符合上述标准的范围内提出预案,在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批准,在此过程中,关键控制人应回避。同时应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其发挥作用而不是与企业的内部董事和经理同流合污。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不足之处,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日益完善。加强内部审计同时可以事后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以发现在事前、事中未能发现的错误和舞弊。我国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差,无法起到监督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的作用。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而且审计委员会的成员至少半数以上为独立董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这样可以大大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应具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并可加强董事会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

5.建立风险评估制度体系

风险评估是识别及分析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常有的风险评估内容有:(1)筹资风险评估,如企业财务结构的确定、筹资结构的安排、筹资币种金额及期限的制定、筹资成本的估算和筹资的偿还计划都应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2)投资风险评估,企业对各种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都要作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制定应对预案。(3)信用风险评估,这里所说的信用风险,特指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用授予标准,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施中的实时跟踪。信用活动规模大的企业,可建立独立信用部门,管理信用活动、控制信用风险。(4)合同风险评估,所谓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法律纠纷导致企业被诉、败诉的可能性。为防范合同风险,企业应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程序,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

三、结语

总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其根本动力应当来源于企业自身。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企业这种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国的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颁布法规和制定法律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使管理水平高、内部控制好的企业得到“奖赏”,使管理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的企业付出代价,充分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参考文献:

[1]杨平波.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精要.吉林:科技出版社.2005.

[2]金或防.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会计研究.2005.2.

[3]刘静.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会计研究.2005.2.

上一篇:论品牌延伸的优势与劣势 下一篇:浅析工程网络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