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绩效理念 加强高校预算管理

时间:2022-07-08 09:48:47

引入绩效理念 加强高校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94-02

摘 要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预算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高校年度收支预算的编制,是高校年度预算执行、决算编报、财务分析的重要依据。引入绩效理念,加强预算管理是从源头上规范和调控好高校有限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绩效理念 高校 预算管理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以绩效预算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管理实际情况而提出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强调效益为宗旨,财随事走,事因财定。以目标管理和部门预算为支柱,畅通的信息传导与反馈渠道为保障,协调发展的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为条件,构建起效益分析框架和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要求以校内部门提出的部门项目建设目标和预算规划为基础;财务部门形成部门约束性预算;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进行预算控制和调整,并根据项目绩效来评估以及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和奖惩。该模式能促使资源配置机制转变,实现“目标――投入――产出――效果――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教育服务能力得到保全和提升。

一、高校预算管理引入绩效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不断扩大,导致对教育经费需求的急剧增长。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为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尽管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仍然难以满足高校支出增长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想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必须摆脱过去单纯依靠增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突破口,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绩效预算以绩效为目标,以成本为基础,以业绩评估为核心,将增加资源分配与提高绩效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预算支出的有效性,减少资源浪费,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加快高校事业发展。

二、引入绩效理念,实行绩效预算的准备条件

(一)树立绩效观念

在现行投入型预算模式下,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如何把钱按一定比例分下去”的思维定势,而很少关注“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也没有建立追踪问效的管理机制。经过多年博弈,各单位利益分配已经基本达到均衡状态,推行绩效预算势必会打破原有 的利益格局,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因此,推行绩效预算的前提之一是统一观念,建立起注重绩效的组织文化氛围,解决利益相关者思想认识上的分歧。除加大舆论引导与媒介宣传力度外,还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绩效评价小组,专职负责绩效预算的编制、管理与考评等工作;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为落实绩效预算提供保证。

(二)建立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库

绩效管理对信息的要求,可以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绩效管理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绩效管理过程实质是信息传导和反馈过程,信息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各院系、部门人员的编制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部门科室设置、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核实和掌握基础数据等,建立全面的绩效预算管理信息库,为科学合理地编制绩效预算提供基础。

三、引入绩效理念,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前期年度绩效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在掌握绩效预算管理信息库资料基础上,合理准确编制全面的年度绩效预算。要做到项目预算与项目目标统一,资金与绩效关系明确。各部门提出预算或支出要求时,必须制订出一套能综合反映部门业绩、便于考评的绩效指标,尽量做到建议的开支与预期的结果之间紧密联系,最好把预期结果与不同的预算开支联系起来,以便根据学校的财力选择恰当的预算,也便于外部考核和监督。

(二)实行中期绩效预算执行过程监控

预算执行过程监控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完成进度、目标完成情况、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期目标偏差情况等进行阶段性跟踪、评价,借以了解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偏离目标,分析产生偏离的原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出现的问题,如果属于主观控制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进一步明确完成目标的进度安排和时间表,如果是由于制定目标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绩效目标已经不切实际或者无法实现,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作出解释并推荐改革方案,以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三)进行后期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对组织预算支出的运作结果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判断,并将评价信息应用于未来决策的管理行为,它是促进组织提高绩效的外在动力。

绩效评价的关键是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预算管理的思想,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营运效率、学校事业发展、员工、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与学校事业发展有关的绩效指标如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情况,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对外交流等目标达成情况,承担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项目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办学条件以及教学设施完好率、更新率,全国性指标排名变化等。

2.与营运效率有关的绩效指标如下: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完成率、增长率,生均财政拨款,生均教育事业费收入,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师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在职人均人员经费,生均消耗性教育经费支出,师均消耗性教育经费支出,重点实验室利用率,生均设备费,生均图书等。

3.与教职员工有关绩效指标如下:教师的职称、学力结构,师生结构,专任教师结构目标达成情况,员工待遇适配度,员工满意度,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对优秀教师的吸引程度,员工生产效率,员工劳动积极性、创新性等。

4.对学生有关绩效指标如下:学生对学校服务满意度,对教师、教室、图书馆等学习方面条件和住宿、食堂、交通等生活方面条件以及校园文化氛围方面的满意度,每万名学生论文、作品、专利、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情况,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课程统一测试合格率或平均分,学生的按期毕业率、辍学率、考研率、一次性就业率等。

(四)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绩效评价结果如果不进行反馈,就不能发挥其促进资源优化分配的作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对资金使用效果较好的项目,在编制预算时优先安排,对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项目,减少甚至停止其资金的供给;二是将绩效评价纳入部门考核和人事考核体系,落实预算的管理责任,提高校内部门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张慧.高校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探讨.时代经贸.2008.8:27-29.

[2]蔡俊华.高校部门预算管理探微.财会月刊.2008.9:90-91.

上一篇:财务困境研究应基于现金流量指标 下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