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的危害及管控现状与处理技术

时间:2022-08-24 01:30:26

医疗废弃物的危害及管控现状与处理技术

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每年形成的医疗废弃物较多,由于其带来的危害性较大,所以必须切实强化对其的处理,才能更好地将其给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因而为了更好地强化环境保护,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该文主要对医疗废弃物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其管控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技术。希望通过该文的论述,更好地将其带来的危害降低。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 危害 管控 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49-02

1 医疗废弃物带来的危害分析

表1是对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特征归纳。

2 医疗废弃物的管控现状分析

一是医疗废弃物容易与生活垃圾混淆,很多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对于传染性的医疗废弃物,在简单地进行化学和消毒处理之后,甚至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就与生活垃圾混合后拉走。二是医疗废弃物在包装与运输设备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规范的地方,在医疗废弃物处理时,仍存在不按技术标准采取分类包装和管理,加上包装袋较薄,其密封盒的密封性差,经常导致污染泄漏的情况出现。而在运输设备方面,在自动化与专业化水平上有待提升和规范。三是虽然很多医院配备了小型医疗焚烧炉,对可燃的医疗废弃物进行了分散处理,加上处理量较少,且运行成本较高,所以其利用率较低[2]。

3 处理技术

3.1 卫生填埋技术

这一处理技术是处理主要医疗废弃物的最终方法,主要是把医疗废弃物埋入地下之后,利用微生物的长期分解的作用,将其分解成无害化物质。但是医疗废弃物的填埋系统应设置相应的防渗系统,预防医疗废弃物中的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随着雨水进入土壤之中,避免有害物质从食物链进入人体,确保人体的健康。这就需要强化卫生填埋场,对其科学选址,尽可能地利用高密度的聚乙烯和粘土进行防渗层的铺设,并设置好收集与输出填埋气体的管道。因而在填埋处理时应十分慎重,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强化医疗废弃物的预处理之后才能填埋。

3.2 高温焚烧技术

在医疗废弃物中,包含的有机碳氢化合物最多,也就是其具有较高的可燃性和较高的热值,采用这一方式进行处理时,实际就是深度氧化的过程,由于受到高温火焰的影响,在焚烧设备内的医疗废弃物,通过对其实施烘干与引燃以及焚烧3个环节,把医疗废弃物转化为残渣与气体,从而有效地破坏医疗废弃物内的有害物质与传染源。因而在对诸多传染性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必须确保其炉内的温度较高,氧气混合工况良好,且气体的停留时间足够,并在烟气排放以及残渣处理上实现对其的无害化处理。

3.3 高温蒸汽灭菌技术

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拣与破碎的基础上,在100 kPa和121 ℃的环境下运行20 min之后,确保压力蒸汽能从物体的内部穿透,且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形而被杀死,当医疗废弃物被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卫生填埋场或者采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且这一方式能用于受污染的注射器、工作服以及微生物等的消毒,而不能对病理性的垃圾进行处理,且在化学垃圾与药物垃圾等方面的处理效率较低。

3.4 热解技术分析

这一技术在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医疗废弃物内的热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对其实施加热蒸馏,从而将有机物进行热裂解和冷凝之后生成多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从中提取相应的燃料、燃料油以及油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诸多化学反应。

3.5 化学消毒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把医疗废弃物破碎后和一定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混合,且确保消毒药剂的接触面积与接触的时间达标,并在有机物消毒时将微生物进行进行杀灭和将有机物进行分解。确保医疗废物和消毒药剂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最终确保其得到有效处理。

3.6 焚烧炉在医疗废弃物处理中的综合应用

焚烧炉具有两个热解汽化炉、二次燃烧室,这两个热解汽化炉之间交替工作,分别用于燃烧和装料。一是热解汽化焚烧炉的燃烧温度在450 ℃~500 ℃之间,且二次燃烧室的温度在850 ℃~900 ℃之间。二是烟气的停留时间至少应在2 s以上。三是焚烧的残渣在热灼减率在3%之内。四是燃烧率应在99.95%以上,而烟气内的氧气浓度在8%±2%之间,二f英浓度为0.27TEQng/m3[3]。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为了强化对其的处理,人们应紧密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强化对其的集中处理,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其得到无害化和高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瑞霞,孟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 (5):327.

[2] 李梅,刘冬兰.医疗废弃物及其处理[J].天津护理,2009 (5):308-310.

[3] 华洁.医疗废弃物现状与管理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48.

上一篇: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策略... 下一篇:网络隐私保护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