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画面的景别

时间:2022-08-24 11:29:28

浅谈电影画面的景别

[摘要] 景别是画面创作中,重要的造型手段,是制约观众视线的有效手段。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本文主要从景别的作用、分类、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来了解景别。

[关键词]景别;作用;分类;决定条件;影响因素

所谓景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称呼。

在绘画和照相艺术中对于景别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因为每幅画、每张照片,一般都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人们只要称其为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即可,没有必要指明是中景、全景或近景等。而电影画面,它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作品,它只能是完整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影是在画面与画面的连接中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再现现实生活,从而形成一部完整作品的,而且每个画面在整部影片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作用。此外,电影又是集体创作,因此无论从创作内容的需要,或是从生产过程的便利来讲,都必须明确每个画面的景别名称。

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满足观众不同视距、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观众在看影片时,与银幕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影片中景别的变化,使电影画面形象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呈现细部,满足观众视觉感知分析,清楚地建立对呈现的物印象之上。景别变化使画面表现内容目的性、指向性更强。因为景别变化能使画面的表现对象目的性和指向性更明确。规范和限制了观众视线范围,决定观众视觉接受信息,引导观众去注意和观看事物不同侧面,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层次、重点和顺序。景别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景别体现不同画面造型目的,带来视觉不同节奏变化,从而赋予了观众时空调度不同。显然,拍摄一段运动场面的戏,需要快节奏、介绍某一英雄人物需要慢节奏,舒缓节拍。一个电影作品的景别运用是否得当有效,是检验摄影师创作思路是否清晰,表现的意图是否明确,它是检验摄像师重要的标尺之一。

摄影中,景别是处理画面创作的重要造型手段,是制约观众视线的有效手段,是根据所表达内容,目的和不同要求来确定被摄体画面取舍与范围。不同的景别,往往意味着视野不同、气质、韵律和节奏不同,引起观众注意力不同。

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一些电影理论书籍中也有分得更细的,大致分为十种: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通常划分的景别只是具体拍摄时,对所拍摄的物体载取一种综合表现,实际上划分是相对,并无绝对。

通常有两种依据分类方法:

一种是具体景物:以被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的大小比例。

一种是人为标准: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目前,多数人倾向于用成年人身高为尺度标准衡量画面景别的划分方法。

远景: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电影画面,是各类景别中范围最大景别远景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自然景观:如茫茫群山、浩瀚的大海、无垠的草原、山川走向等。开阔场景:如战争场面、群众集会场面等。远景画面能对事件和景物表述有一种量的冲击和震撼。能提供一种广阔的视觉空间,以浩大、壮观的视觉感染观众。远景在片段落开头,一般可以开门见山,用于交待环境、情节氛围,空间展示,给观众以地域气势和环境气势开场,引导观众进入表现主题环境的氛围之中。在影片段落结尾,则重于发挥情节的余韵,使观众对前面的人或事有一个思索回味的时间和空间,观众在审美心理上易产生退出感,自然流畅。远景画面具有渲染环境气氛能力,具有特殊的抒情作用。

全景:表现被摄人物全貌或某一场景全貌。全景画面能将被摄体全貌表达清楚,特别是纪实性影片拍摄中,最能直接表现其外观整体形象。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内容中心、结构主体。重视特定的环境中某一具体对象全貌等。所表现的被摄体、场景全貌,充当了介绍、记录等角色。与远景相比,全景要有主体中心或结构中心,重视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全景是电影画面构图中集纳造型元素最多的一种景别。全景的作用是能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表现某一物体的完整形象,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观照和印象。在纪实性较强的影片中,全景画面无间隔地直接再现被摄体和场景全貌特点,使其充当了介绍、记录、表现的重要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

中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景物较大的局部画面。画面特点:较远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为次要位置。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观众多数看到是膝部以上部位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间关系。中景的作用: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手臂的活动范围。手及手臂是人体交代情感,表达意思较为活跃和多变的部位,人们传递信息常以手势互助。哑语完全依靠手势和表情。对于人的手臂活动,用全景则过大,用近景则太小,而用中景既表现得清晰又最佳。

表现物体内部最富有表现力的结构线。中景已不再以表现被摄主体外沿轮廓为己任,外沿结构的线条因素大大下降。而重点加强其内部结构为表现因素。中景画面削弱了物体外沿轮廓线的表现因素,加强和突出了物体内部结构线条的表现因素。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情绪的交流,看清交流双方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画面特点:近景与中景相比画面内容更趋向单一,表现具体。近景画面仅从空间大小上就能清楚地分清主体和非主体。表现环境和背景的空间进一步减弱,物体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特征已不很明显。重点而细致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占主导地位是人物面部形象或物体局部。(下转第123页)(上接第99页)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主体物推向观众眼前的景别。近景的作用: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人物处于近景,眼睛是最重要形象元素。人物面部肌肉的颤动,目光的移动,眉毛的挑动。“喜、怒、哀、乐”各种神情都一览无余地被表现,内心波动所反映到面部的微妙变化显而易见。特别是对人眼作为“心灵的窗口”,近景画面是重视刻画的地方。近景带来视距的缩小与逼近,使观众与被摄人物间的心理距离也缩小了。一个成功的近景会给观众以震撼,一个失败的近景会使观众产生反感。

近景画面能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近景人物画面的大小,在电视屏幕上与真实环境中人物的形象的大小相近,就好像与朋友间交谈,从而缩小了观众心理上的距离感。这样观众心理上感到亲切、可信,有一种观众与画内人物同处于空间的感觉,这种视觉感知空间的统一,直接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和现场感。近景充分利用画面空间近距离和画面范围指向性,表现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是将被摄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本身就有一种强调和突出的意味。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其本质内容,准确地叙述事情,达到直接影响观众心理。特写画面内容单一,细节突出,达到透视事物深层次的内涵。特写放大了细部是给观众一种生活中不常见到的视觉感受,对观众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远景注重“量”的表现,特写注重“质”的表现。特写画面常用于电视编辑中转场,形成节目的节奏。特定画面从生理上给人一种近距离感,从而调节人的视觉节奏感,增强了影片节奏,给人一种抒情与情绪交流效果。

原则上,较大的空间范围和场景,可以有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等。

景别的出现,而较小的空间范围和场景,是绝对不可能有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景别出现的,只能有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的景别。场景空间越大,越应该出现远景系列景别。场景空间越小,越应该出现近景系列景别,而决不应该出现远景、大远景。

如上所述,未经过任何主观的切换,未采用任何内部、外部运动,画面景别在一个镜头内产生变化,这种化很有效,但导演、摄影师在处理一类镜头的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环境、人物位置关系、叙事(戏剧)处理、画面效果,否则,难以有好的收效。

[参考文献]

[1] 美.丹尼斯・谢弗,拉里・萨尔瓦多.《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7-129.

[2]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12-18.

[3] 张地军]穆德远.《被幕创造――与中国当代电影摄影师对话》[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41.

[作者简介]曾汉霞,湖北襄樊学院讲师。

上一篇:《飘》中郝思嘉的形象解析 下一篇:性别权力的两种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