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异常结果分析

时间:2022-08-24 11:10:19

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异常结果分析

摘要: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临床广泛使用,尤其在外科手术中,主要监测手术前的检测、DIC的协助诊断、抗凝药物的治疗效果等检测中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因子是否发挥正常作用,目的在于通过从不同侧面、不同环节更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过程以及病理状态,进而完成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凝血功能的异常与很多学科疾病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多年来各科学者都着力于研究与探讨凝血因子在各类疾病中所反映的异常改变及改变所带来的临床意义。更进一步协助临床医师准确完成对疾病的诊断。笔者通过对5870例临床病例凝血功能治疗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研究分析,发现二者出现异常变化与部分疾病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存在于部分正常体制中,为诊断和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的有效帮助。

关键词: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13-02

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是针对患者凝血因子是否在凝血机制中正常运行的重要检测,对于临床上疾病诊断与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检测Ⅷ、Ⅸ等内源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检测Ⅰ、Ⅱ、Ⅴ、Ⅶ等外源性凝血因子[1]。为分析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异常对于临床的意义,我院进行了通过对5870例临床病例凝血指标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与检查的5870例患者,其中男性3240例,女性2630例。年龄15d-75岁

1.2 标本收集:早晨取患者空腹时静脉血2ml,将其中1.8ml静脉血中加入0.2ml 109mmol/L枸橼酸钠后于试管中颠倒4-7次,使其充分混匀。于1h内(2500r/min×10min)分离血浆,血浆分离后在-20℃以下密封可保存24h,室温环境下不宜超过2h.

1.3方法:采用光学凝固法对标本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

1.4正常参考值:APTT 31.4±7s;PT 13.6±1.2s

2结果

5870例凝血指标的血浆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中,APTT存在异常者714例占12.16%,其中APTT延长者435例占7.41%,APTT缩短279例占4.75%;PT存在异常者988例占16.83%,其中PT延长者502例占8.55%,PT缩短者486例占8.28%。其中各指标异常者中个情况及构成比分析如下: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者: 血液性疾病患者(占63.65%)、肝脏疾病患者(占56.2、新生儿患者(占92.12%)、免疫性疾病患者(32.10%)、急诊患者(32.15%)。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者:血栓性疾病患者(79.12%)、肾病患者(23.1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新生儿(91.15%)、肝脏疾病患者(占75.23%)、急诊患者(占65.2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者:血栓性疾病患者(76.55%)、 肾病患者(20.52%)。

3讨论

肝脏疾病患者: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并具有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溶解度及抗纤维物质,在凝血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中急性肝炎异常率为15%-18%、慢性肝炎异常率为18%-47%、肝硬化异常率为29%-38%。有研究显示,肝脏损伤程度与指标出现异常呈正相关关系,肝脏损伤程度越严重,呈现出的指标越异常。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纤维蛋白合成减少,对于维生素k的摄取、吸收、利用能力降低等诸多原因,都将导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血液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常因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血小板数量及粘附、聚集功能改变都会引起出血反应;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和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两类,导致维生素K吸收、摄取功能降低,部

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也随之发生;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维生素K代谢功能低,吸收和摄取量少,同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不能产生有生机的凝血因子,最终造成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急诊患者:急诊患者病情一般较严重、紧急,严重者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加快纤溶运动,存在造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急诊患者一般需要输入大量库存血液,而库存血液存在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缺乏的缺点,输入血液中的抗凝剂在进入人体血循环中与游离钙结合,已发生血液的高凝状态;肾病患者:肾病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促进局部产生凝血功能,患者体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活动加快,加快了血液高凝状态,导致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的缩短。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凝血与抗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发生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功能失调,导致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的缩短[2]。

综上所述,通过对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结果分析,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葛仁美,胡进林.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方法比较[J].右江医学,2002,30(02):135-136

[2]王金行,赵明,赵越,王艳辉,路健,张丽霞.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01):71-72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一篇:120例急诊科抢救昏迷病人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