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三要素

时间:2022-08-24 09:04:14

写字教学三要素

字如其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等。在小学,教师用学生的字来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是较为准确的。如果一个学生的书写整洁、规范,那么这个学生必定心静、心细;如果一个学生的书写潦草、凌乱,那么这个学生必定浮躁、粗心。由此可见,写字对学生性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也就是说,要想写好字,写字姿势是基础,书写技能是关键,写字习惯是保障。

一、姿势是基础

写字姿势不正确,轻者影响书写质量,重者影响生长发育。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我总结了以下方法来指导写字教学。

首先,儿歌导行。如《握笔歌》:“老大老二像钳子,夹住铅笔不交叉;老三下面顶着笔,老四老五一起来;五个兄弟齐努力,铅笔舒服躺虎口。”《写字姿势歌》:“写字时,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儿歌朗朗上口,学生易记于心,只要适当提醒, 就能马上调整姿势。

其次,辅助定行。儿歌内容落实到行动上时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效果的偏差,此时以一些工具或动作进行辅助,可以使效果达到最佳。如“橡皮筋握笔法”:取一根橡皮筋,在笔杆上绕两圈,然后将除拇指外的四个指头伸进橡皮筋内,拇指与其他指头顺着橡皮筋的力握住笔,此时的笔便自然地以准确的姿势握于手中,书写起来不偏不差。再如“近距离正身法”:学生写字时容易低头、塌腰,原因是本子与学生的身体没有处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本子离身体远远的,人自然就趴着写了。要把本子往身体方向移近,使身体自然挺直。

再者,做写字操。学生背熟儿歌,明确要求后,教师可以用更加简便的方式落实训练。如要求学生写字前要保持桌面整洁,然后依步骤进行:闭眼、深吸气、慢呼气、身正、肩平、臂开、脚稳、睁眼、握笔、左手轻轻按、右手认真写,真正做到练姿先于练字。

第四,鼓励监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鼓励与监督。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摸摸背、扶扶肩,说句鼓励的话,张贴一次优秀作业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时时提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技能是关键

如果说汉字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汉字的基本笔画就是大厦的根基,间架结构就是框架,规范美观的笔画就是一砖一木。只有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大厦”才能美观恒久,富有生命力。

要教学生建一座美观的“大厦”,首先要教好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笔画的运笔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步骤,教师应该在教写每一个基本笔画时渗透基本的运笔方法。如“横”的运笔过程是轻轻顿―顺顺横―轻轻停―往回收;“垂露竖”的运笔过程是轻轻顿―直直竖―轻轻停―往上收;“横折钩”的运笔过程是轻轻顿―顺顺横―斜斜顿―直直竖―稍里弧―轻压脚―往上钩。刚开始,教师要边范写边讲解要领,让学生一边跟说要领一边写,等学生熟悉后可加快运笔速度,但运笔的每个过程都不可省略。

其次,教好独体字。独体字是对基本笔画的实践检验,是掌握笔顺规则的平台,是写好合体字的基石。教师在教写独体字时,一定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笔顺规则,找准一个字的主笔,并把它写好。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当然,这种观察不是零散的,而是整体的,不可纠结于哪个笔画起笔在横中线的哪个位置,收笔在右上格的哪个角落。对于汉字的整体结构,起笔位置很重要,主笔写好是关键,相同笔画有变化,距离得当写得好,做到离开田字格也能写得好。此外,还要明白独体字结构安排的基本规律,如“王”:“横”之间的距离要匀称;“而”:“竖”之间的距离要匀称;“走”:“横”的距离安排好,最后两笔是关键,一撇一捺如同一双高跟鞋,“撇”短且直,“捺”斜得直,锋出得平。教师把字的结构进行形象的描述加工,学生在动笔前就对字的结构心中有数,为写合体字打好基础。

第三,教好合体字。合体字大都由独体字和一些偏旁组成。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中国乃礼仪之邦,汉字的书写也讲究礼让。多个独体字组成合体字,讲究互相让位,笔画间不“打架”。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独体字作为合体字的一个部件,为了让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每个部件之间的松紧、搭配、比例关系会怎样变化等,然后适当放手给学生自己写,最后总结各种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如“氵”的字形如一个“(”(小括号),一点在左上格的正中央,二点略往外,三提再里收;“辶”的“点”起笔在左上格的正中央,“横”从横中线抬头上行,折笔写个小括号,加个圆尾巴,顺着尾巴上行,直直斜下平出锋;“忄”之所以叫竖心旁,就是把“心”竖起让位;一笔竖点,二笔为了给右边的笔画让位置,改成平点,三笔竖直。这样,每个偏旁都有固定的合适的位置和方法,就能把字写得鲜活美丽。而合体字的另一部分也讲究让位、搭配和比例,如“教”右边的“攵”,两撇皆见缝插针,左边的“孝”第五笔“横撇”让位给“攵”的第一撇,第七笔“横”变“提”让位给“攵”的第二撇。上下结构的字的下半部分要稳,以便托住上面各部分,如“炎”上小下大,大人背小孩子,重心在下,才觉得安定稳当,上半部分的“捺”为了让位置改写成“点”。半包围结构的字也要注意里小外大,如“趣”的偏旁“走”虽瘦但最后一笔“捺”长,“耳”瘦,且横必须和“走”的横交叉安排,“又”的“捺”则变成“点”,为的就是不与“走”的“捺”交叉冲突。

三、习惯是保障

首先要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习惯。勤学苦练是古今书法家成才的共同之处,教师可以在写字课中声情并茂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以便激励学生。如王羲之“墨池洗笔”,欧阳询“观碑三日”等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既教育他们学习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他们写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有计划地坚持练习。

其次要培养学生提笔即练的习惯。学生在练字时常常书写得精致完美,写作业时却缺乏工整美观。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写质量;二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适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认真、耐心地完成作业。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复强调,将练字融入各科作业之中,使学生养成提笔即练的意识,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第三要培养学生互赏互学的习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结构、笔画等方面欣赏书本中的范字,欣赏同学间作品的优点,从评论中习得方法。

当然,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还要和各科科任老师互相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总之,写字的训练,需要从低年级抓起,抓姿势、技能、习惯,这样才能做到如郭沫若所说的:“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涓涓细流汇成海 下一篇:立足字理 随文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