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思考:发展文化要回归传统文化精神

时间:2022-08-24 08:31:45

“和谐”思考:发展文化要回归传统文化精神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解放观念的更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是可取的,但是回归传统文化精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古老的东方智慧蕴含着丰富的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种矛盾的方法和哲理。譬如,我国政府近年提出的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就是利用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的典型例证。①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讲求“和而不同”的思想。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儒家思想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求同存异,平衡和谐,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底蕴和基础,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同样需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但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并不是表面的肤浅的挪用,而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诚然,艺术作品有它本身的创作规律,不应受过多的限制。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有了商品的属性,难免会追逐经济效益。但对于传统文化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电视剧载体,有它本身应该担负的传播优良民族精神的责任。作为艺术作品应该引导观众良好的审美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当某些卫视铺天盖地播放缺乏新意和特色的后宫权谋爱情剧,追求诱人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在这些清宫题材的电视剧里,除了表现主角人物的正直善良以外,很难找到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样是宫廷剧,《大长今》里不仅描写了宫廷权谋,而且可以看到韩国式的饮食和针灸、韩国的礼仪,看到韩国人温和、自尊和关爱的人性文化特质。将主角的人格魅力和丰满的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立体地展现了丰富饱满的民族形象。②

孔子也说“小人同而不和”,是指一些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题材新颖的电视剧与观众的关系是暂时短期“和谐”了,但是随着这一类题材单一、内容陈旧、缺乏深刻思想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感到“审美疲劳”。正如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荆轲刺秦》,荆轲没有刺成秦王,却当上了皇帝,统一了六国,之后进行各种穿越:荆轲穿越到宋朝,参加五鼠闹东京,带走了李师师;又穿越到清朝,娶了还珠格格;最后来到民国上海滩,征服了冯程程。小品讽刺穿越剧泛滥,呼吁回归历史,不要误导观众。这类电视剧众多,不仅混淆观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没有电视剧本身的思想内涵,只是为了迎合观众提升收视率,追求经济效益,更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精神。

有一些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之初,没有考虑到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正面形象的责任,而是揣摩西方某些评委的趣味,过分迎合西方的某些价值观念,钟情于揭示中国社会落后的一面。还有一些电影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使文化庸俗化。这类思想上见风使舵的现象会逐渐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缺失,而在我们儒家伦理中,对信义的坚守,对人性恶的谴责,对人与人情感性的认同,对人性的宽容和理解,家庭的温暖与呵护,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在西方现代社会中都是极具竞争力的。③

文化的发展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有自我发掘和创新的意识。在文化创新的同时,要回归传统文化精神,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文化找到根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振兴中华文化要向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因此我们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回归传统文化精神,既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又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兼容并蓄,而不是一味迎合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迎合观众猎奇的心理。虽然艺术创作的规律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国家针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仍然不能脱离丰富的精神内涵,要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涌入中国的今天,更应该增强文化安全意识。

当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外国文化产品带着中国的筷子、功夫、角楼甚至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的故事冲入我们的视野时,当我们还在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不仅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足够合理的保护和开发,甚至遗忘了我们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尘封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

回归传统,并不是把传统文化中的元素直接拿来嫁接到现代设计当中。所谓回归,不是原样照搬,而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借鉴,回归的是传统的文化精神。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仅要有技术的素养,还要有人文的涵养,提高原创能力、文化底蕴以及文艺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产品才有持久的竞争力和永恒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建设文化强国,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注释:

①王能宪.回归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7-3.

②③王滨,房伟.中国电视剧中国家形象的认同与传播[M].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上一篇:试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提高幼儿的财商 下一篇:山西古代寺观彩塑艺术技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