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的格局与格调

时间:2022-08-24 04:51:45

电影产业的格局与格调

2015年过半,全国票房累计突破2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昭示国产电影“新力量”的暑期档正方兴未艾,尚有国庆档和贺岁档来填充票仓,全年票房破400亿似无悬念。尽管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并有待在未来超过美国跃升为全球之最,但在这个可期的最大市场上,中国电影所占几何?这是我们的从业者和决策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截至目前,2015年国产片票房冠军为《澳门风云2》的9.74亿元,不及进口片《速度与激情7》24.26亿元的一半。票房不到百万的“炮灰电影”已达33部之多,全是国产片;而票房过亿的39部影片中,执牛耳者却大都为进口片。

多年前,本人曾将电影生态类比为珊瑚礁生态:各种层级的生命形式如花似锦地进化繁衍,生存死亡,绵延不绝,形成了海底世界独一无二、美艳绝伦的流动景观,演绎着动物世界的全部生命流程和共同命运:弱肉强食,美丽与威胁并存。电影产业何其相似!正是那些被吃掉、被饿死的“炮灰电影”和营养过剩、饕餮虚胖的“垃圾大片”堆积出了产业结构的体积,滋养并托举着可见的整体繁荣。

电影作为一种产业,结构可以简化为一个物质层面、一个经济层面和一个社会层面,并交织于一个政治框架。物质层面表现为电影的物理介质本身(当年的胶片和现在的硬盘)以及机器设备、摄影棚、声光电色等纯物质和纯技术的东西。经济层面侧重于电影产品实现产值的各个环节和手段,以及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国民经济构成的冲击、影响和贡献。社会层面所涉及的则是对大众生活方式、文化消费趋势、社会伦理导向以及国民心态等方面的影响。政治框架就像是如来佛的手掌、唐僧的紧箍咒,以上各层面无论如何延展,终究脱不开它的框束。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意识形态和审查制度,也指每一个层面进展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考虑。这一框架涵盖着政策法规、定位取向、人口地缘、种族敏感、文化禁忌、宗教限制、电影节获奖等方面。

以好莱坞为例,其电影版图被分割成大公司和独立公司两大板块,各自制作和发行不同类型影片,营销方式也各不相同。即如大百货商场和小时装专卖店,各自销售的产品迥异其趣,营销方式也大相径庭。大商场面向大众,寻求的是能够调和众趣的服装,意图在世界各地大小市场均能行销无误,进货和销售以量取胜。时装专卖店则不然,唯以特色、而非销售额的大小来与大商场竞争,货品投高档顾客所好,通常是在大百货商店很难找到的趣味脱俗的东西。好莱坞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恰如大百货商场,制作和发行的是能够迎合大众市场的影片;独立公司寻求的是能受高档顾客青睐的特别的产品。前者支撑格局,后者提升格调。

于是乎,尽管大公司统领着好莱坞,好莱坞统领着全球市场,但根据巴莱多的“二八定理”,象征着另外80%的非好莱坞独立电影却一直没被好莱坞“统领掉”。非好莱坞电影始终是世界电影江湖上一片自生自灭、自荣自哀、自娱自乐的独立风景,犹如海底的珊瑚礁生态,构成了世界电影五彩斑斓的动态繁荣,防止整个产业变成一团死水,消减了一花独放的呆板和单调,使电影这一珊瑚礁般的流动景观更加丰富和绚烂。

上一篇:人人想拍英语片 下一篇:从1895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