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矫治患者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时间:2022-08-24 01:31:59

口腔正畸矫治患者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口腔正畸;心理学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10-02 中图分类号:R 78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3

错(牙合)畸形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颌面的畸形[1]。错(牙合)畸形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容貌外观,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因此,口腔科正畸医生不仅要使患者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颌面关系协调一致,口颌系统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还要了解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注重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近年来对正畸矫治患者的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该问题综述如下。

口腔正畸心理和矫治动机

由于患者口腔正畸知识的限制,正畸治疗前总存在很多疑惑和担忧。田炎章[3]对96例正畸患者就诊前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担心治疗效果的患者占78%,怕痛的患者占74%,怕拔牙的患者占56%,担心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的患者占78%,怕别人嘲笑的患者占35%,希望疗程尽可能短的患者占100%,担心复发的患者占100%。其还对成人和青少年正畸治疗前的心理特点作了比较,认为成人对矫正后复发的担心高于青少年(青少年担心复发比例为84%),青少年担忧安装固定矫形器对进食及口腔卫生的影响比例(92%)较成人高。

因此,治疗前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指导,对正畸治疗的依从性很有帮助。矫治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4]。相关研究表明,矫治是口腔正畸患者最主要的矫治动机,目的在于改善容貌和外观。Laskin[5]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患者矫治动机有改善口腔功能、改善外观和社会原因等三个方面。改善口腔的功能在于提高其咀嚼功效、改善上下牙齿的咬(牙合)和防治颏下颌关节疾病。在改善外观上主要是改善牙外观、改善容貌。社会原因方面主要是改善患者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表现;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患者的自我感觉。Riedmann等[6]在Laskin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其调查了59名患者对正畸治疗的看法,发现75%的患者是出于牙齿不美观而求治的。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黄晓峰[7]选择了北京地区正畸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正畸治疗调查组患者以“牙齿不齐和面部形态改变”为治疗目的合计占97.63%。有正畸治疗史的患者在初次就诊和再次就诊中以“牙齿不齐和面部形态改变”为治疗目的合计分别达80.46%和83.58%。其对正畸治疗的社会性目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成人以“工作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的分别占32.24%和41.12%。可见,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牙齿外观和面部形态,以利于正常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不同患者正畸治疗的期望

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8]。性别、年龄和经济文化地位都会对患者的正畸治疗期望值产生影响。赵琳洁[9]随机抽取正畸治疗患者162例和患者家长38人,根据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分组,采用正畸期望值量表调查,经t检验结果分析,不同性别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女性期望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成年人期望值高于未成年人;不同婚姻状况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已婚者期望值高于未婚者。经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也不同,经SNKq法进行两两比较,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治疗者期望值明显高于其它组,高中或中专、大专及本科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也表明,性别、年龄的不同,对社会交往、口腔功能、总体健康和自我形象的期望也有所不同,男女对上述4个方面的期望值由高到低排序为:“自我形象”、“口腔功能”、“总体健康”、“社会交往”。“社会交往”和“总体健康”有显著性差异,“社会交往”男性高于女性(P=0.012);“总体健康”女性高于男性(P=0. 002 ) ,而对于“口腔功能”、“自我形象”的期望值,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未成年人与父母总期望值采用各主成分平均得分比较,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t=1.146,P=0.254)。可见未成年人正畸的期望值受父母期望值的影响。

正畸医生和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之间的期望值有的时候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林珊等[9]统计了106例成年正畸患者和正畸医生对正畸患者牙齿美观,按不需要、轻度需要、需要和极度需要评分,结果表明医生和患者的评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患者依从性的高低关系到患者是否真正接受医生的治疗,关系到医生的治疗措施是否真正落到实处。正畸治疗中医生采取的各种治疗措施又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刘学[10]采用精神心理量表SCI90对成人正畸治疗6个月以上的51例患者和50例非正畸治疗患者的心理精神疾患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因子、偏执和抑郁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正畸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评价

对正畸治疗效果的评价,有学者认为不同个性的人接受相同强度的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13]。一些研究观点也认为,正畸治疗的满意度与患者的个性明显相关,指出治疗前了解患者个性,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Mckiernan[14]最早根据成人正畸患者的行为特点评价,认为能正确面对错(牙合) 畸形的现实,能积极配合医生的理智型,其矫治效果良好;对牙(牙合) 外观和功能恢复要求过高的精确型,其矫治效果一般;癔病型存在牙科恐惧症,情绪不稳定,其矫治效果不佳;冷漠型对治疗和结果漠不关心,其矫治效果最差。张怡[15]选择在医院就诊的成人正畸患者42例,采用调查表问卷的方式对人格特征和治疗后满意度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正畸患者的16PFA(乐群性),16PFC因素(稳定性)、16PFXz(内向与外向)次级因素与其术后满意度呈正相关(P

表明合适的医疗行为与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治疗满意度也有密切关系。魏谋达[16]运用医生行为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调查了口腔正畸科复诊患者400例,结果正畸医生的24种医疗行为均会影响患者满意度及医患关系,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目前对正畸患者的心理学特点研究的比较广泛,涉及到正畸治疗的各个阶段,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正畸患者;在研究手段上,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利用心理学量表定量统计分析,取得了一大批对临床有参考、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防范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的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有限,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专业合作进行的研究尚少,期待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傅民魁,林久祥.口腔正畸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

[2]林 珠,段银钟.口腔正畸治疗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3-4.

[3]田炎章.不同年龄患者的口腔正畸心理[J].口腔医学,2002,22(3):148-149.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68-220.

[5] Laskin D.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 potential communication gap[J].J Oral Surg 1979,37(11):786.

[6]Riedmann RS,Kierl MJ.Prediction of cooperation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2,102(1):15-21.

[7]黄晓峰,张 丁,王左敏. 北京地区正畸患者就诊要求和原因的调查分析[J].口腔正畸学,2002,9(3):121-123.

[8]赵琳洁.正畸患者治疗前期望值和治疗后满意度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

[9]林 珊,陈倩倩,陈 江. 就诊成年人对错(牙合)正畸需求的调查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4):36-39.

[10]刘 学.口腔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69-970.

[11]郑衍亮.固定正畸治疗时患者牙周疼痛影响因素的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25.

[12]李 燕.成人正畸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2004,24(2):98-99.

[13]钱 明,刘 畅,崔光成.医学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96.

[14]mckiernan e x,mckiernan f,jones ml.Psychological profiles and motives ofseekingorthodontic treatment[J].Int J Adult Orthodon Orthognath Surg,1992,7(3):187-198.

[15]张 怡.正畸患者人格特征与其治疗后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8.

[16]魏谋达. 正畸医生行为与患者满意度和医患关系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 16(3): 155-158.

[17]魏谋达. 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9.

上一篇:乌苯美司联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下一篇:5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