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8-23 09:22:30

改革创新,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 要:通辽市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狠抓内涵建设,大胆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教师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学校发展进入招得来、教得好、送得出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改革;创新;管理;发展;招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26-01

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5年全日制招生880人,一举摘下职业学校招生难的帽子,回顾这份喜悦,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一、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2013年4月,学校被国家三部委批复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立足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针对当地产业升级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成立了重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召开了顶层设计会议,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研究与分析,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全面实行改革。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新建了植物医院、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和标准化温室,企业到基地投放产品、投入技术、负责运营,嘎查(村)组织农民推广有机农业、基地学习、生产加工。专业课教师下乡为农牧民进行技术指导、田间管理、跟踪服务,学生在“校、企、乡”紧密合作的3个平台,顺利完成实验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习3个阶段学习,形成了“校企合作、校乡(村)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农时季节和作物生长习性,对合作的乡(村、企业)的农业生产特点分析,构建了以地方农作物为核心的“学、训、产、研、鉴”相融合的生产性任务驱动课程体系。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立了“三阶六学,双证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在企业认知企业文化、企业岗位等“识岗”实习;第二阶段在校学理论,在企业进行熟悉工作岗位,掌握岗位技能等“仿岗、跟岗”实习;第三阶段在校进行技能鉴定的培训和岗前综合训练,在企业进行综合技术技能提升等“顶岗”实习。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的训练并考核合格,在拿到毕业文凭的同时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构建了“能力导向,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由学校出场地、引项目,企业投资金、购设备,教师与工人互聘共用、共育学生,公司化运营管理,双方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实施“识岗―跟岗―轮岗―定岗―顶岗”企业实践课程安排,即第一学期1周仿岗实习,第二学期2周跟岗实习,第三、四学期各4周轮岗实习,第五学期8周定岗实习,第六学期20周顶岗实习。构建了“五岗工学,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贫困地区汽车维修企业小、散、差的现状,依托校企共建“准4S店” ,构建了基于现代企业服务标准和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为内容,具有“一体化、项目化、岗位化”特点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化创新管理,激发内部管理动力

示范校建设已到收官之年,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为专业带头人,这些人既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又积累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具备了企业实践的经历和校企合作的经验。怎样发挥这批带头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教研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校领导班子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打破传统模式,专业化创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学校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围绕示范校建设的3个重点专业和另外3个发展实力强劲、管理规范的专业共建立6个专业部,将原有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全部分派到各专业部,每个专业部设专业主任、副主任各一名,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若干。专业主任重点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建设;副主任重点负责专业学生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业余文化生活和技能大赛等德育建设。专业主任、副主任提升到学校环节干部层次,参加每周工作例会,参与教学、德育等常规管理。公共基础课教师深入专业发展和课程体系建设,增强了专业认同感,主动承担专业班主任工作和参与各项活动的开展。专业化创新管理,激发了专业内部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基层教师参与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管理更加精细,教学管理更加周密和切合实际,活动开展更加及时有效。

2015年,在上级部门严格执行高中招生计划,任何领导、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扩大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政策指引下,在示范校建设创新发展的品牌效应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走进了职业学校,认识职业学校,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示范后的职校硬件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水平高超、志愿者服务热情、对口升学有优势、就业道路通畅,着实让送孩子的家长喜出望外,原来职业教育一样能让孩子的人生光彩亮丽!

参考文献:

张子容. “五岗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东方教育,2014, (5).

上一篇:对“中国梦”内涵与实现途径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教师,请别吝啬您的关心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