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的思考

时间:2022-08-23 07:12:11

对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的思考

【内容摘要】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经常在生产劳动、婚丧大事和民族节日中举行群众性的通宵达旦的歌舞活动。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纳西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民族传统舞蹈受到强烈冲击,面临衰亡的危险。文章在梳理纳西族传统舞蹈的传承方式之后,提出在现代社会传承纳西族传统舞蹈的思考及对策,旨在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关键词】纳西族传统舞蹈 传承 保护 发展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今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上游地带。具体来讲,除四川省、自治区有少量分布外,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纳”字有“大”之意,“西”字有“人”或“族”之意。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3世纪初期,就有被称作“摩沙夷”的部落居住在越Q郡的定笮县(今四川盐源)。唐代时,在今天的丽江金沙江流域和盐源雅砻江流域也有“摩些蛮”分布。其中,“摩沙夷”“摩些蛮”均为纳西族先民。明代,是丽江土知府木氏势力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纳西族发展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以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聚居区的形成,则是纳西族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众所周知,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歌和舞经常紧密结合。每逢生产劳动、婚丧大事和民族节日,热情奔放、豁达乐观的纳西族民众往往要举行群众性的通宵达旦的歌舞活动。于是,民族传统舞蹈以这样的方式,在长期的演绎、传承中,获得了长足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记录了纳西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习俗和生活状态,堪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且在当今社会,仍具有较强的社会功用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纳西族人民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开放水平和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另一方面,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融合和冲击,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部分民族传统艺术正在或已经失去它们的生存依托,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衰亡的危险。例如闻名遐迩的纳西族传统舞蹈,作为纳西族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因此,对纳西族传统舞蹈的保护、发展和研究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了相关民众、专家、学者等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笔者才疏学浅,但怀抱一颗热忱之心,关注纳西族传统舞蹈多年,在它的保护、发展方面,有一些拙见。希望以此文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纳西族传统舞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一、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一)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是纳西族传统文化最普遍的传承方式。古往今来的纳西人,很好地继承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普遍尊敬长辈,崇拜祖先。关于这点,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前辈总结出的知识非常尊重,对前辈定下的规矩十分遵守。这种家族传承的主要特点是,从小耳濡目染,在年深日久、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且由于亲密的血缘关系,长辈对晚辈十分疼爱,愿意将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倾囊相授。家族传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且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使传承内容保持较为纯正的状态。

(二)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在纳西族村落中也很常见。以纳西族传统舞蹈为例,舞蹈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若仅在家族内部传承,可能就会比较单一,而师徒传承正好起到了补充作用。例如东巴舞传承,若舅舅是有名的东巴,那么外甥开始学习东巴舞时,往往会拜舅舅为师。

(三)村落传承

村落传承体现出各个村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要的、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传承方式,相对于其他传承方式来说,更符合文化传承活动的自然规律,不仅增进了纳西民众对传承人的感情,也增强了纳西民众对传统舞蹈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以上几种传承方式,一度在纳西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旅游业的方兴未艾、电子传媒的快速兴起,需要重新考虑在当代语境下如何重构民族文化符号的问题,以使古老、经典的纳西族传统舞蹈再度成为纳西民众的精神家园。

二、纳西族传统舞蹈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建议

(一)在民俗节庆中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

传统节日是在生产力水平、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等诸多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中,舞蹈往往是各个民族节日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很多时候,正是舞蹈的出现,瞬间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在纳西族传统节日中,大力倡导、积极创新舞蹈内容和形式,对于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有着重要意义。

1.春节大祭天

这是纳西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活动。“祭天”活动,一定要请大东巴主持。正月初二,全体民众去河边沐浴。初三准备祭天用品,初四正式开始祭天、燃香、祝诵,由东巴主持举行“歌诵天地”的仪式。初五杀猪献祭,初六、初七在各自家中诵经,初八全体民众再赴祭天场,举行大认错、大忏悔的仪式,初九再举行一次小认错仪式。至此,春节大祭天仪式才算圆满结束。①这一系列活动,大大增强了群体内聚力,在调整人际关系、求得心灵宁静等方面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功用。结合活动内容,恰如其分地引入舞蹈,可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2.元宵节灯会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前后,丽江一带的纳西族聚居区还会例行举办别开生面的灯会。灯会上,不仅有舞龙、舞狮等活动,还用纳西方言上演民间传说故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纳西人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其中舞蹈的作用不可小觑。

3.三朵节

农历二月初八的三朵节,又称“北岳神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和战神的盛大节庆。远近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朵神庙,举行“三朵颂”的隆重祭拜仪式。节日期间,正是茶花初开的季节,到处人山人海、烟火缭绕、花香弥漫。这时舞上一曲,不仅可以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促进舞蹈自身的传承。

4.龙王庙会

农历三月十五前后的龙王庙会,是纳西人祭祀龙王的节日,同时也是物资交流会。庙会期间,举办各式传统的歌舞表演、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传统舞蹈复苏、发展的大好机会。

5.欢乐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是纳西传统的火把节。家家户户用木材、松香扎起火把,点燃后向上洒东西除秽,(转第页)

(接第页)把家里的不顺赶出去。火把节期间,人们白天赶街、斗牛、摔跤,或对唱民歌。入夜,家家户户都扎好大火把摆在门前,或将火把饰以花卉、果品,高高地插在粮架顶上或树上。院子中央,点燃许多小火把,供小孩子玩耍与跳跃,青年男女则欢快地跳起芦笙舞。传统舞蹈,在节日欢歌中精彩纷呈。

我国当代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张紫晨认为:“民间风俗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演环境,而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特别是民间舞蹈,往往与民间风俗相互渗透、结为一体。”纳西族传统舞蹈正是依托这些民族节庆代代相传,人们在翩翩舞姿中抒感、沟通神灵或祭拜祖先。因此,保持纳西族传统节庆,对于传统舞蹈的保护、发展事业意义重大。

(二)在学校教育中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

纳西族传统舞蹈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保护是前提和基础,发展是手段和目的。要想系统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

形象生动的纳西族传统舞蹈,学生从小喜爱,乐于学习,易于掌握,审美精髓容易激发,审美意象容易理解,审美能力容易培养。那么,如何实施相关的学校教育?具体来讲,既可以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又可以通过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了解民族舞蹈艺术水平和传统艺术境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学校广泛开展民族舞蹈艺术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受益,还能通过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家长和社会,唤醒大众的传承意识。

(三)在大兴旅游业中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

在云南丽江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纳西人审时度势,开发并推出了许多旅游项目,例如纳西古乐、东巴舞蹈、东巴婚礼、东巴面具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热情参与纳西族传统舞蹈表演,聆听纳西古乐,或踊跃购买特色工艺品。通过这些活动,纳西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把纳西族传统舞蹈艺术融入旅游文化而成为艺术商品,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纳西族传统舞蹈艺术的纯正本色,这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和专家指导,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下,应有所坚守。

2.保持纳西族独特的舞蹈艺术魅力,把纳西族传统艺术作为创作资源努力探索和理解,认真学习纳西族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在表现形式、风格特点上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3.切忌移花接木,用劣质文化追求利润,误导观众。

结语

在现代化进程中,纳西族传统舞蹈也和其他传统文化形态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认真探索民族舞蹈传承、发展的规律,强化舞蹈的民族属性,以经典、优美的民族舞蹈体现纳西族的精神特质,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绚烂辉煌。

(注:本文是天津市教委课题“天津市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2507)

参考文献:

[1]和少英.纳西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149.

[2]张紫晨.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J].舞蹈,1989(1).

[3]石裕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论纲[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271.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上一篇:小学舞蹈普及教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论播音与主持的创作个性